聯系人:舒工
手機:13726017833
qq:64407753
地址:廣東省中山市三鄉鎮烏石村萬里路2號16卡首層
記">
發布時間:2016-07-14 00:00:00
最近,國家體育總局印發《體育產業發展“十三五”規劃》(以下簡稱《規劃》)。日前,國家體育總局黨組成員、局長助理李穎川接受采訪,就《規劃》制定和貫徹落實工作等問題,回答了記者的提問。
記者:請介紹《規劃》出臺的背景。
李穎川:一方面,體育產業的發展取得令人矚目的成就。“十二五”以來,我國體育產業工作穩步推進,產業規模逐步擴大,產業體系不斷健全,產業結構不斷優化,產業政策不斷完善,體育產業發展取得較大成績。主要表現在以下幾個方面:一是體育產業發展乘勢而上,規模大幅增長,結構明顯優化。至2015年,體育產業增加值、年均增長率、占GDP比重、就業人數均達到“十二五”規劃的發展目標;體育服務業發展好于預期,產業比重穩步提升。二是政策體系不斷完善。2014年國務院印發《關于加快發展體育產業 促進體育消費的若干意見》(國發〔2014〕46號,以下簡稱46號文件)后,相關部門和各地政府紛紛出臺配套文件,體育產業在國民經濟中的戰略性地位進一步提升,體育產業的發展方向更加明確,發展環境不斷優化,社會資本對體育產業的關注日漸升溫,體育產業獲得重要的發展機遇。三是體制改革不斷深化。以足球改革為突破,大型體育場館、體育賽事改革等社會關注度高、影響力大的領域改革取得重要進展,體育產業的市場化、社會化水平不斷提高。四是大量社會資本涌入體育產業,為產業發展注入新的活力。2015年中超版權以80億元成交,廣州恒大淘寶俱樂部在新三板掛牌上市,萬達集團收購瑞士盈方體育傳媒集團、美國世界鐵人公司等“大動作”讓體育產業界矚目。
另一方面,當前我國體育產業發展仍然面臨挑戰。我國體育產業在規模、結構、質量和效益等方面與發達國家相比,還有不小的差距,集中體現在市場對資源配置的決定性作用尚未充分發揮,市場主體活力和創造力不強,產品有效供給不足,體育產業供給側結構性改革亟待推進,居民體育健身意識不強,大眾消費激發不夠,保障體育產業發展的政策體系還不完善,體育產業公共服務水平有待加強等。
黨中央、國務院高度重視體育產業發展,要求大力推行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積極擴大體育產品和服務供給,推動體育產業成為經濟轉型升級的重要力量,促進群眾體育與競技體育全面發展,加快體育強國建設,不斷滿足人民群眾日益增長的體育需求。從中央到地方,從政府部門到社會各界,發展體育產業,促進體育消費的工作氛圍和發展勢頭都很好,為下一步體育產業大發展奠定了堅實的基礎。
記者:在“十三五”階段,體育產業在國民經濟中的地位,以及未來是否會有更重要的擔當?
李穎川:當前,我國改革進入了攻堅期和深水區,經濟發展進入了新常態,許多行業增速都有所放緩,對調整產業結構、轉變發展方式的要求越來越高,迫切需要尋找中長期經濟增長點和發展新動力。黨中央、國務院從戰略高度看待和重視體育工作,把體育產業看成是推動經濟轉型升級的重要力量。體育產業作為現在少數幾個總供給還不能滿足總需求的領域之一,持續保持著兩位數的增長速度和良好的增長勢頭,完全有條件成為未來我國經濟發展的新的動能。在發達國家,體育產業對國民經濟的貢獻率較為顯著,體育產業增加值占GDP比重一般達到1-3%,體育產業在促進就業、帶動相關行業發展方面起著重要的作用。而我國體育產業增加值離占GDP的1%的目標尚有顯著差距,還有巨大的發展空間。大力發展體育產業,有利于滿足人民群眾多樣化的體育需求,有利于擴大內需、增加就業,有利于弘揚民族精神、增強國家凝聚力和文化競爭力,將為“穩增長、促改革、調結構、惠民生”作出更大貢獻。
“十三五”階段,在黨中央、國務院的領導下,體育總局將繼續積極會同有關部門,督促指導各地體育部門,不斷完善細化有關政策,確保相關工作貫徹落實,推動體育產業向更廣更深方向發展。目前,我們正在同步研制若干項產業文件,力爭在開局之年出臺有力度、有影響力的政策措施。
記者:從整體上看,《規劃》的亮點有哪幾個方面?
李穎川:《規劃》是46號文件出臺后的第一個五年規劃,是推進落實46號文件的重要措施,其目標更明確,任務更具體,在承襲46號文發展精神的基礎上,更為具體、清晰地指出未來5年推進我國體育產業發展的主要舉措。《規劃》強調堅持改革引領、堅持市場主導、堅持創新驅動、堅持協調發展的四個原則,明確了在“十三五”階段的一系列量化目標:體育產業總規模超過3萬億,從業人員數超過600萬人;體育產業對國民經濟的綜合貢獻率明顯提升,產業增加值在國內生產總值中的比重達1.0%;體育服務業增加值占比超過30%;建設50個國家體育產業示范基地、100個國家體育產業示范單位,100個國家體育產業示范項目;人均體育場地面積超過1.8平方米;體育消費額占人均居民可支配收入比例超過2.5%。主要任務和主要措施提出相應更有針對性和目的性。
同時,由于體育產業近年來取得了長足發展,體育產業體系不斷健全,逐步形成了以競賽表演業和健身休閑業為驅動,體育用品業為支撐,體育場館、體育培訓、體育中介、體育傳媒等業態快速發展的良好態勢。因此,相較于以往的體育產業發展規劃,本次《規劃》增添了“重點行業”板塊,對各個業態的發展內容做了定位和梳理,也成為本規劃的一大亮點。
記者:要把《規劃》落到實處,下一步需要做好哪些基礎工作?
李穎川:在“十三五”階段,要推進體育產業健康可持續發展,我們還有很多基礎性工作需要推進,也是目前我們正在抓緊落實的工作。例如,完善體育產業統計工作,建立評價與監測機制,定期發布體育產業及體育消費數據;大力推進體育產業標準化工作,提高體育產業標準化水平;加強體育產業人才培育,培養各類體育經營策劃、運營管理、技能操作等專業應用型人才;加強體育行業社會信用體系建設,優化體育產業環境;加強體育產業行業協會建設,充分發揮行業協會在體育產業發展中的作用等。
記者:對貫徹落實《規劃》有何措施?
李穎川:一是完善政策體系。繼續細化落實已出優惠政策的具體辦法。同時研制出臺冰雪運動、山地戶外運動、水上運動、航空運動等項目的產業子規劃,結合探索和推廣政府與社會力量合作新模式,吸引企業、協會等各界力量共同推動《規劃》落實。
二是落實責任分工。建立體育、發展改革、財政等多部門合作的體育產業發展工作協調機制,并要求各地要把體育產業納入各級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規劃,納入政府重要議事日程,將體育產業工作作為衡量體育工作績效的重要內容。
三是加大宣傳力度。充分發揮體育資源優勢,善于借助各類媒體,全方位、多角度地進行廣泛宣傳,把營造體育產業發展氛圍、推動全民健身開展,培育體育消費觀念和習慣等方面的宣傳有機結合起來。
掃一掃加好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