聯系人:舒工
手機:13726017833
qq:64407753
地址:廣東省中山市三鄉鎮烏石村萬里路2號16卡首層
發布時間:2018-04-25 19:36:30
隨著北京和張家口聯合申辦2022年冬奧會的成功,有專家認為,這個冬天滑雪、冰釣、冬捕等體育和旅游跨界連接項目將為人們青睞。早在今年8月初就有業內分析,冬奧會所涉及的冰雪運動帶動其他關聯產業收入將達到3000億元以上。冰雪,遼寧的傳統優勢項目和地域資源優勢,“白色經濟”即將發力并顯現價值,而以往想見識冬季運動專業比賽,愛好者不得不出國,如今在家門口就可以體驗冬季運動項目,交通住宿花費大大降低,旅游人氣必然上升。
體育+休閑,體育+旅游,體育+冰雪,類似的概念已層出不窮,似乎預示著體育旅游行業即將勃興,作為體育行業與旅游行業的交集板塊,也有專家指出,具有遼寧本地特色的冬季運動項目將長期受益于奧運周期,而體育旅游是以觀賞或參與體育運動為目的旅游活動,不同于奧運經濟的投資效應與消費效應,文化傳播效應持續時間長,從申辦成功后的很長時間內,冬季運動項目都會對公眾的價值認知、生活方式與消費觀念產生影響。
·重大機遇
從“體育風口”到“冰雪奧運”
遼寧省出臺《關于加快發展體育產業促進體育消費的實施意見》,已于2015年8月18日印發。為加快遼寧體育產業發展提供了有力的政策支撐,業內認為,體育產業關聯度大、滲透性高、交叉性強,對文化、旅游、商業、廣播電視等相關產業的輻射帶動作用顯著。發展體育產業,對遼寧經濟觸底反彈、拉動經濟增長、促進老工業基地全面振興起到重要作用。結合遼寧傳統優勢項目和地域資源優勢,除了提出大力發展足球產業,將發展足球運動納入經濟社會發展規劃外,還制定了遼寧冰雪運動規劃,引導社會力量積極參與建設冰雪運動場地,支持各市開展冰雪運動產業基地建設,借助北京、張家口成功申辦2022年冬奧會的有利契機,促進遼寧冰雪運動繁榮發展,形成新的體育消費熱點。
對這一政策信號反應最靈敏的是市場。遼寧奧健科技有限公司,算是東北地區第一家做此類賽事運營的公司,2014年成立至今,順利運營了幾次賽事。“做群眾性賽事,我們依托遼寧的特色,有自己獨有的基因和基礎,我們清楚怎樣讓更多的人參與起來,雖然在市場上還不夠算資深,但我們辦賽事上很專業,介入的時間比公司成立要長。早在冬奧會申辦成功前我們就認為中國會申辦成功,而到了2014年,整個中國體育產業迎來了一次重大機遇,國內體育文化行業第一次有了一個比較重要的政策支持,即從原來的禁止社會資本進入變成了鼓勵社會資本進入,這在某種程度上相當于開始了真正的產業化發展。”遼寧奧健負責人劉女士對本報記者說。
劉女士所指的重大機遇,是去年年底國家46號文(《國務院關于加快發展體育產業促進體育消費的若干意見》)的正式出臺,政策破冰加速,在2025年實現5萬億產業總值這一目標的吸引下越來越多的人選擇躋身體育產業這一領域。“以往,中國的體育行業一直是事業化的發展思路,就是國家投錢,而產業化意味著國家要通過它來賺錢。”劉女士說,“從此,鼓勵社會力量進入,無疑是一個重大的利好信號。”
·冰雪“引爆”
12個月迎來了巨大改變
然而,研究過國內體育產業的人會發現,許多本地賽事經營公司跟目前國內市面上大多數做體育的公司思路還是有很大區別的。“遼寧奧健的特色是我們一直將精力傾注在大眾體育領域,暫時不涉足眼下熱門的競技體育版權爭奪。我們著眼于建立強大的客戶資源和執行團隊,加之公司的前身是一家體育文化傳播公司,已經是運營數年的成熟企業。在這基礎上,我們才將精力側重在大眾體育領域,這事很多人不理解,因為做賽事的運營成本也不低,執行難度又大,當時很多潛在的投資者和合作伙伴都不看好這個市場,但我們非常清楚自己在做什么。我們對東北體育市場有過深入的調查和分析,尤其是遼寧。“我們發現,單純的觀賞性體育賽事已不能滿足遼寧人的需求,要進入互動和體驗式的賽事,所以我們認為,大眾體育領域中的參與式體育賽事將是體育產業的一個引爆點。”奧運周期,冰雪經濟,投資標的的選擇,意味著需要順應這個周期特征,“我們深知滑雪產業、冬季運動項目都是體育旅游業的重要組成部分,未來將會迎來黃金發展期。在中國,滑雪產業起步晚、滲透率低,但因冰雪和冬季運動項目多的獨特資源優勢,加上人口基數龐大,市場潛力還是很大的。對比國外相關產業的發展,遼寧、東北、乃至中國的冰雪產業和冬季運動項目處于快速發展期的前期階段。”劉女士對本報記者說。
遼寧將選擇如何布局?作為一個本地探路者,遼寧奧健又如何理解當下這個產業的現狀和發展趨勢?根據冬奧會申辦成功、政策傾斜和消費升級等因素的驅動作用以及遼寧冰雪產業、冬季運動項目市場發展階段的自身規律,遼寧體育局相關人士接受本報記者采訪時指出,未來十年,相關產業將會處于快速發展時期,產業鏈的各個環節都會大幅擴張,其中冰雪場地運營及冰雪運動、冬季運動項目裝備制造業將首先受益。
近年來,冬捕漸漸在東北地區熱起來。
·補齊“短板”
打造遼寧冰雪運動品牌
在政策的春風下,國內資本在體育產業中不斷涌動。一些大公司挾持資本,從賽事版權、投資方向等進入體育產業,而遼寧本地的體育產業發展似乎并未急于涉足資本市場對于賽事版權“擊鼓傳花”的游戲中。“或許,打造自主賽事,讓更多的人參與到遼寧特色的冰雪及冬季運動項目的體育賽事中來,真正解決體育人口這個基數的問題。”一位遼寧省體育局相關人士在該局11月初舉行冬訓動員大會期間接受本報記者采訪時說,與黑龍江、吉林大力保障冰雪運動相比,夏季項目一直位列全國三甲的遼寧省相對“怠慢”了冬季項目。為補齊短板,遼寧已經開始行動。遼寧省體育局在今年將組建冬季項目參賽陣容,“首先要整合各地區資源,把隊伍組建起來,然后要加強合作,盡快提高訓練成績。”
市場聞聲而動,本地經營冬季運動項目的相關企業和機構似乎有更加“接地氣”的考量因素。相對于滑雪,冰釣、冬捕等大眾體育運動項目屬于入門門檻低的,從運動項目來說是高頻的,不受場地的限制。
“我們比對國外的數據,又對本地一些適合冬捕、冰釣以及舉辦富有地域特色群眾冬季體育賽事的市縣進行過考察,發現這是細分市場上占比很大的一塊,可以涵蓋賽事、旅游、裝備、城市品牌營銷等等。而現在,本地的數據相對于國外還是比較低的。”遼寧奧健負責人劉女士對本報記者說,遺憾的是人們對體育營銷的接受程度還不算高,“我記得去年冬天去遼寧中部一個城市談賽事合作有人就問我,搞這個賽事行嗎?到底有沒有那么多人關注?我就耐心地告訴對方,不妨嘗試一下啊,體育營銷就是直接面對消費者的,你或許不缺少品牌知名度,缺少的是客戶體驗和忠誠度,那么體育營銷應該是最好的方式啊,品牌的溫度和消費者是最接近的。”基于諸多合作過程積累的信任,諸多合作者也認識到了體育的營銷潛力。“今年,包括一些大的銀行、保險公司也慢慢愿意進來嘗試,黏合效應有了。這些品牌進入之后,它們對這個產業的投入和關注也進一步帶動了C端發展,也就是說,更多的消費者會通過賽事去關注他們的品牌。玩跨界,強化連接,各個產業的發展就是相輔相成的過程,參與體育市場的人群基數不斷增加,廣告效應就會提高,體育營銷受關注的品牌也就會越來越多,想一想,缺少哪個都不行。”
·告別“草莽”
遼寧體育期待打造商業閉環
每年的冬捕都會吸引很多人。
一直以來,舉國體制下的體育界人士給外界的印象總是不太會做市場開發的工作,然而,從事多年體育科研工作的劉女士談起群眾體育以及冰雪項目、冬季運動項目卻首先著眼于市場。“很多人都是運動員退役,確實隔行如隔山。但是,群體項目參與的人口非常廣泛,這類賽事如果能夠進行很好的商業化包裝和運作,想象空間是非常大的。專業有專業的優勢,我們現在提出5萬億這個龐大的市場,要靠老百姓的個體消費來拉動,現在有了產業勃興的萌芽,而且是在一個快速成長的階段,那就要提供不同的產品和服務,用專業的賽事經營經驗去引導市場,激發個體用戶的消費行為。”
在本地土生土長的賽事經營策劃公司當中,似乎還很難找到已經基本上構成完整商業體系和成熟商業模式的巨頭。在遼寧本地業內人士看來,體系的形成,首先得由各種頻度不同的賽事組成,好多大型賽事幾年才辦一次,低頻的品牌賽事,必須加上優質的體育服務,同時還得有培訓、健身、娛樂等常態化經營項目,從而形成商業閉環。
閉環之間的各個經營項目應是有機的聯系。“賽事影響力大,品牌效果強,會吸引很多人來參加,但賽事要想常態化就應該有相應的訓練基地和健身場所,要通過平時的健身和訓練才能提升成績,而到一定程度時,就會發現光練是不夠的,還必須要去請教練,有專業的指導、專業的運動傷害指導,還必須對自己有一些保險機能的考慮等等,這時,體育服務的需求就出現了,體育服務又會帶動比較大的收入。在這種服務后,比如鍛煉了半年之后需要展示了,要有一個亮相的機會,這樣一年一度的低頻賽事就出現了。”一位從事體育培訓工作的人士對本報記者說,要做這樣的整體商業體系搭建,就意味著要在健身、服務、賽事上下功夫,這才是最艱難的地方,它不是單純花花錢買個賽事就能解決的問題,“這些繁瑣而復雜的事情,正因為太專業,其實很多公司是不愿做的,所以,我們掙的是辛苦錢。”
具體到遼寧體育市場以及冬季冰雪運動項目這個市場到底該怎么做?戰略的節點到底在哪?高點和要點又在哪?顯然,在業內人士看來,本地體育產業還遠沒有到真正的爆發期。野蠻生長階段尚未過去,當相應的商業體系和模式落地,把服務的體系搭建起之時,許是真正迎來爆發之日。
掃一掃加好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