聯系人:舒工
手機:13726017833
qq:64407753
地址:廣東省中山市三鄉鎮烏石村萬里路2號16卡首層
發布時間:2018-04-25 19:34:16
去年年末的瘋狂擴張余音未了,新一輪的融資便醞釀在即。
2月15日,業內傳出消息,樂視體育已經完成10億美元的B輪融資,估值達到40億美元。其下周將召開發布會,對外宣布此事。
隨后,有媒體稱拿到來自投資機構的樂視體育融資文件顯示,樂視體育B輪融資總金額應為30億元(約5億美元),估值應該是超過20億美元,但并沒有外界傳聞的40億美元那么高。
對此,樂視體育的內部人士向《中國經營報》記者表示,“現在還不太方便透露,不過目前媒體說的幾個版本都不準確。”
體育玩家背后的邏輯
實際上,樂視體育此輪融資距離上一輪融資僅過去9個月時間。2015年5月,樂視體育完成首輪8億元的融資,彼時估值28億元。首輪融資經歷了A和A+兩個階段,其中,A 輪由王健林旗下的萬達投資領投,A+ 輪由馬云旗下的云鋒基金領投。
而在完成首輪融資之后,樂視體育可謂動作頻頻,先后購買了香港英超2016~2019賽季的三年獨家賽事版權,冠名北京國安樂視隊,將五棵松體育館改名為樂視體育生態中心。2016年,樂視體育以3920萬元購得搜達足球56%的股份,3億元買下章魚TV。
眾所周知,過去中國的體育產業并沒有真正迸發出其應有的活力。而近年來政府開始重視對體育產業的發展,密集出臺各種利好政策,吸引社會資本的進入。2014年末國務院發布46號文件,提出到2025年打造5萬億規模的體育市場。
北京關鍵之道體育咨詢公司創始人張慶向記者表示,“政策推動是一方面,因為政策本身也是著眼于經濟的發展。另一方面,目前整個中國經濟面臨著轉型,包括社會生活也在步入轉型,這是一個同步的過程。”
同時,他指出,從經濟發展的角度來看,服務經濟要替代過去的出口導向、貿易生產這樣的方式,這種轉型要求社會要有新的服務業態出現,而相對而言,體育有非常廣闊的發展空間。從社會生活的角度來看,隨著人均GDP提高、城鎮化加速,人們有越來越多閑暇的時間,需要有新的生活方式來進行承接、轉換。發達國家走過來的路已經告訴我們,體育會在人們的生活中扮演越來越重要的角色。
在這種背景之下,眾多行業巨頭紛紛砸重金進入,欲搶占先機,包括阿里、樂視、萬達、騰訊、蘇寧等。雖然大家的玩法各有不同,但背后的邏輯大致可分為兩種。
一種是側重于體育渠道屬性,通過冠名、合作等提升品牌力。以恒大為例,在參與足球幾年間,發展迅猛。雖然不能說恒大的成功完全來自于恒大足球,但其投資足球所帶來的影響力有目共睹。
另一種則是體育生態延展,自己參與到其中,并從中獲得收益。樂視體育顯然后者。據了解,樂視與國安合作的第一步是球隊名字,同時,樂視體育CEO雷振劍表示,樂視將以全產業鏈資源支持國安隊。具體而言,即國安比賽將會與樂視生態綁定,比如球迷可通過樂視商城購買國安比賽球票及各種衍生品;國安比賽、訓練等場景可通過樂視超級電視、超級手機、汽車大屏來實時觀看等。
阿里體育似乎也在做著相類似的事情。在冠名贊助世俱杯之后,阿里方面稱,“包括阿里體育在內的整個阿里巴巴生態系統的資源都將圍繞世俱杯,展開從賽事運營、票務運營,到衍生品開發等一系列工作,未來阿里巴巴集團還將同國際足聯展開更加深入的合作。”
張慶認為,“每個企業都有自己的DNA。從樂視來講,它偏向于內容制造,從這個角度來打通生態圈,這個內容的制造也包括硬件的創造、軟件的創造等。而阿里更多的是做鏈接,為無數小的個體建立鏈接的平臺,偏向于平臺型,然后這里面通過鏈接、高效率的運轉,讓各種資源進來,玩一個更大的游戲。雙方走的路有相交之處,但也會有不同。”
盈利時間點未到
在張慶看來,體育本身是一個元素,若要產生商業價值,還是需要很長的鏈條,而且目前中國體育產業的發展提供了機會,因為這個鏈條不完整、不成熟,所以行業巨頭可以去做所謂的生態圈布局、產業鏈布局。假以時日,比如5年之后,可能就不存在這樣的機會,因為平衡已經實現了,那個時候你只需要把自己的業務做好就行。
他還打了個比方,現在的情況好比半荒漠化,要想在這里創造更大價值,必須對環境進行優化,所以現在還是有這樣的機會,只不過需要不斷的輸血,需要花時間、花錢投資,能不能持續性地獲得投資則是關鍵。最近傳出樂視體育獲得B輪融資,說明資本還是看好它。
另一方面,據雷振劍介紹:“目前樂視體育的主要業務囊括內容平臺、賽事運營、智能化、互聯網服務四大領域。2016年,樂視體育除了直播國內外頂級賽事外,還將自辦超60場賽事。另外,樂視體育還將繼續加強在體育賽事版權業務上的布局,繼續拿下更多頂級賽事播出權。”還有傳聞稱,樂視體育已經制定了單獨上市的計劃,最快將在2017年啟動上市進程。這些布局,無疑都需要大量資金支持,樂視體育的融資需求迫在眉睫。
首先,購買版權就需要耗掉大量資金。面對萬億蛋糕,體育市場逐漸被打開,競爭日趨白熱化,版權費用亦水漲船高。據悉,樂視體育一度擁有歐洲五大聯賽、中超、NBA、CBA、F1、MLB、NFL等眾多賽事的網絡轉播權,這些轉播權是其過去兩年以較低的價格獲取的。
然而,這種局面難以為繼,國內觀眾為賽事付費的習慣還遠沒有養成,所帶來商業回報無法支撐成本。今年1月,騰訊取代新浪和樂視,同NBA官方簽下了5年5億美元的網絡獨家轉播合同,價格是之前的五倍;樂視的勁敵愛奇藝接連拿下高爾夫、網球獨家合作權益。
其次,自制內容、自辦比賽之路真的能如此容易嗎?有業內人士質疑,“如果拉幾個豪門踢場球就能成功,其他人為什么不干?中國市場最不缺的就是錢,如果辦商業比賽可以賺錢,我保證你每周都可以在小區體育場看到巴薩打皇馬。”
張慶倒是認為樂視在嘗試、探索一些新的玩法。“從國外的經驗來看,體育產業有很多種玩法。有些東西就是需要有人來示范,然后帶動更多人去玩,好比給每個人發一副撲克牌,如果不懂玩,那就只是54張牌,但是有人告訴你可以玩斗地主等,如果設計得好,就會帶動很多人進來參與、投入,這種參與和投入可以轉換為消費方式。”
再者,樂視體育還希望通過智能硬件、互聯網應用服務來獲收益,包括推出智能自行車、智能攝像機、智能跑步機等硬件產品;同時向智能化場館、拳擊O2O等互聯網應用服務領域拓展。樂視體育預計2015年實現總收入5億元,其中廣告收入3億元,賽事運營收入1億元,智能硬件及應用服務收入1億元。
“人們消費體育,或者把體育當作生活的一個元素來看待,從觀點到行為的變化,需要時間,難點在這里。比如足球,我們可能有全世界最多的球迷,可是球迷創造的直接的效益卻是有限的,比如花錢買門票、買裝備,看比賽等,這種消費習慣的養成需要花時間,不是一家企業所能夠完成的,這有賴于整個社會的生態。所以,我認為還是要有足夠的耐心,無論是資本市場,還是行業的從業者,現在還遠不是收獲的季節。”張慶說道。
掃一掃加好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