聯系人:舒工
手機:13726017833
qq:64407753
地址:廣東省中山市三鄉鎮烏石村萬里路2號16卡首層
發布時間:2017-05-18 00:00:00
進一步樹立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弘揚優秀粵劇傳統文化,提高廣大青少年學生審美素養,培育粵劇藝術傳承人和接班人,從2015年以來,珠海市宣傳文化主管部門多種舉措積極開展“粵劇進校園”系列活動,通過三年的持續推動成效顯著。據不完全統計,全市有13所大中小學校及幼兒園,1.8萬人次接受粵劇的熏陶,其中南門小學等3所學校掛牌粵劇傳承基地。
一是以政府扶持為支點,積極開展粵劇文化藝術普及活動。2006年粵劇被收入我國第一批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是我國第一個走向世界的地方劇種。然而,當前由于人們欣賞習慣的轉變,加之對傳統戲劇文化的重視程度有所下降,粵劇人才的輸出量嚴重不足及學歷偏低的狀況,對傳統粵劇文化的繼承與發展造成了不利的影響。將粵劇引進到學校中去,在學生中培養欣賞、演唱粵劇的興趣,是對復興粵劇最有效的一項工作。對此,珠海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視,為支持粵劇藝術的傳承和發展,2015-2017年,政府向市粵劇團撥付專項經費共130萬元,專門用于“粵劇進校園”等項目,為該活動的開展提供堅實財力基礎。
二是以全面普及為目標,讓粵劇藝術實現大中小學及幼兒教育全覆蓋。三年來,以“藝術點亮人生”為主題組織開展的粵劇藝術進校園活動不斷順利開展,多次走進高校、中小學及幼兒園,讓各階段學生都能夠領略嶺南文化的獨特風采。目前粵劇藝術進校園活動所進行的校園包括北京理工大學珠海學院、北師師范大學珠海分校等在珠高校,拱北中學、珠海德威國際高中、珠海市田家炳中學、斗門南門小學、珠海二十一小學、珠海十二小學、珠海十五小學、新世紀學校、北嶺小學等中小學校,以及博愛幼兒園、珠海世家幼學園等。同時,珠海市積極發展粵劇藝術重點培訓基地,市粵劇團于2014年與博愛幼兒園、2015年與新世紀學校分別簽署了《粵劇進校園合作協議》,南門小學、第二十一小學、第十五小學分別于2015年12月、2016年6月、2017年5月掛牌為“粵劇傳承基地”。
三是以豐富多彩的教學形式為手段,實現寓教于樂的同時儲備粵劇的后備人才。珠海市粵劇團派老師在學校駐點開設常設性粵劇課堂,每周定期上課,授課內容為粵劇知識講解、粵劇音樂和粵劇表演技能傳授等。目前定點授課學校有5所,固定學員127人。同時還對學校老師進行培訓,課后對學生進行鞏固性練習。此外,還會在學校定期舉行粵劇展示演出、粵劇講座、粵劇藝術鑒賞會等,讓學生體驗粵劇化妝、服裝、表演等方面的樂趣,從而更了解和喜愛粵劇,挖掘和培育粵劇年輕觀眾和儲備粵劇接班人。2015年博愛幼兒園、南門小學學員參加“粵劇進校園”成果展演;2016年,珠海市粵劇團攜南門小學和珠海第二十一小學學員參加“同享珠江水、共筑中國夢”演出;2017年,珠海市粵劇團攜南門小學和珠海第二十一小學學員參加“珠海春晚”演出,均取得了不錯反響,教學成果順利通過檢驗。
四是以核心價值觀為導向,將粵劇傳播與愛國教育相結合。在確定“粵劇進校園”曲目時有意識選取兒女孝順,尊老愛幼、揚善懲惡等弘揚中華美德的內容及紅色愛國主義教育題材,例如沙家浜的“智斗”、山鄉風云的“六女潭”、“訪貧”等。此外,根據學生的年齡以及受教育現狀,把符合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展現民族傳統美德的小劇目編排成折子戲,在訓練學生粵劇表演能力的同時也對學生進行愛國教育,提高綜合素質。
為進一步提升學生積極參與粵劇活動的熱情,推動粵劇的傳承、發揚和創新,珠海市將按照省文化廳的部署和要求,通過進一步加大經費投入和政策引導,增加校園粵劇藝術培訓基地數量;通過以“粵劇演出進校園”、“粵劇知識教學進課堂”為抓手,逐步實現“全市大中小學生每年至少免費欣賞一場優秀粵劇演出”的目標;通過加強粵劇教學力度,針對各階段學生特點,“因材施教”編寫粵劇教材;通過粵劇教學活動和參與粵劇表演相結合,大力促進與高等院校教學合作,挖掘和培育藝術苗子,加大地方戲劇曲藝藝術的保護和傳承力度,使優秀傳統粵劇文化代代相傳。
掃一掃加好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