聯系人:舒工
手機:13726017833
qq:64407753
地址:廣東省中山市三鄉鎮烏石村萬里路2號16卡首層
發布時間:2018-04-25 19:37:22
楊越是國家體育總局體育科學研究所的一名研究員,對于中國體育產業的發展有著深刻的認識。去年10月,國務院出臺刺激體育產業發展指導意見,為體育產業在中國的發展指明了方向,這在當時讓楊越興奮不已。現如今,一年過去了,體育產業的潛力早已人盡皆知。在政策的沐浴下,剛剛參加完第三次全國經濟普查的楊越對于中國體育產業的現狀和未來也有了新的見解。
回顧這一年來體育產業在中國的發展,作為一名長期從事體育產業研究的專業人士,楊越感觸頗深。他評價2015 年是中國體育產業發展道路上非常重要的一年。在體育產業上升為國家戰略后,資本進入體育產業的勢頭異常猛烈,各方對于體育產業的估值也越來越高。盡管目前體育產業炙手可熱,但楊越也清醒地知道,中國仍在探索一條適合自己發展體育產業的道路,現在談5萬億還為時尚早,實現這個目標尚需付出艱辛努力。
就拿最受關注的體育賽事來說,這一年中賽事對體育產業產值的貢獻的確比以往要大,這得益于冬奧會的成功申辦以及各地馬拉松賽事的舉辦,當然也離不開職業體育市場的火爆。但產業發展是有規律的,任何事物不可能永遠保持一個增速。“我最擔心過幾年賽事方面的增速掉下來,就像北京奧運會前曾經歷過的,2002年至2005年與現在的情況差不多,也有大量資本涌入,但奧運會后便開始走下坡路了。”楊越說道。
眾所周知,體育用品制造業一直占據著中國體育產業的半壁江山。但在2013年,體育用品制造業在體育產業總量中的比重首次不足五成,其地位開始逐步下降。發達國家經驗表明:體育服務在體育產業總量中的比重是衡量一個國家體育產業結構是否合理的核心指標。體育產業越發達,體育服務的比重越大。因此,現在的數據表明中國體育產業正逐步完成由用品為主向服務為主的轉變。雖然發展體育服務是發展體育產業的核心,但卻不應忽略體育用品制造業。以美國為例,2014年,美國體育產業增長之所以能夠超過國民生產總值的增長速度,就是因為體育用品制造業的增長非常明顯。對此,楊越表示,中國雖是制造業大國,但還是老問題——缺少品牌,所以,如果想要實現2025年的目標,體育用品制造業是必不可少的。
而對于最近越來越多的互聯網企業成立體育公司布局體育產業,楊越則認為目前這些只能看作是先知先覺的社會資本的一種沖動,成效如何還需要時間印證。尚且,按照國家統計局發布的最新標準,他們大部分的舉措還不會被納入到體育產業的范疇。但與此同時,楊越也表示,因為他們更具想象力,也許會給管理體制改革帶來幫助。
在談到中國體育產業未來的發展方向時,楊越給出了三點建議。首先,他認為要增加體育的魅力。“這一點看似與產業發展無關,實際上卻非常重要。”楊越補充道。“在國外,體育明星對于體育產業的發展有著極其重要的意義,在體育明星的示范作用下,年輕人會因此產生大量的體育消費。然而在中國,由于缺少造星機制,導致最有潛力進行體育消費的人群無法產生消費行為。所以,我們應該想辦法增加體育的魅力,最為行之有效的辦法就是讓比賽變得更好看,讓明星變得更多。好在目前已經有了這方面的趨勢,只是還需要一些時間來發酵。”
其次,中央財政預算要加大。楊越通過一組數字向記者解釋道,“我曾經計算過國民人均體育支出,說白了就是一年之中國家在體育領域補貼給國民的錢加上國民自身在體育市場中消費的錢。計算得出的結果是國家每年為國民補貼5元,國民個人在體育市場中花掉120元,也就是說國民人均體育支出僅為125元。要知道同一時期,國民人均文化支出為1300元,醫療支出則將近2900元,差距可見非常巨大。”如何彌補這一差距呢?就需要中央財政加大體育投入以及提高國民的體育消費意識,而提高國民體育消費意識需要一個很長的過程,所以加大中央財政投入就顯得更切實際。“目前財政部撥給國家體育總局用來推動群體體育的預算為160億元,如果按照2025年體育產業規模5萬億來測算,這一方面的預算應該在5000億至6000億左右,當然這筆錢也可以直接補貼給參加體育鍛煉的消費者或者企業和體育場館。總之,這筆錢是國家必須出的。”楊越說道。
最后一點是管理體制亟待改革,楊越希望改革后的國家體育總局能夠擁有更多的權力,尤其是財權。總局目前沒有設立專門的組織機制去發展體育產業,實際上是造成了體育產業職能的缺失。楊越說:“地方體育局卻有這個機制,因為他們直接面向地方政府,而地方政府要發展經濟,通常會把體育當抓手。因此,總局肯定要改革,但改革的模式還需深入研究。足協改革是一種方向,那就是完全交由社會。”
不管怎樣,目前體育產業面臨的局面很好,社會各界的干勁也很足,但體育產業究竟能夠做多大,正如楊越所言,還需要不斷地探索。
掃一掃加好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