聯系人:舒工
手機:13726017833
qq:64407753
地址:廣東省中山市三鄉鎮烏石村萬里路2號16卡首層
發布時間:2018-04-25 19:33:33
2015年或被稱為競技大年、產業元年、路跑熱年,而2016年則無疑是一個體育大年,體育產業依然資本涌動,各大公司動作頻發,這樣的現象究竟對體育產業的未來發展有什么樣的意義?目前的體育產業又應該朝著怎樣的方向發展?來自北京體育大學教授肖淑紅的一番言論,或許能為大家略解困惑。
布局不甚合理的體育產業現狀
2016年過去的這幾個月,整個體育產業依然如火如荼,各個體育市場主體異常活躍,一方面這反映了主體們對體育產業市場的熱情和未來的信心,但也可能出現產能過剩的情況,某些方面也可能供給不足。
從整個體育產業的全球競爭力上看,政府應借目前倡導的供給側改革核心思想,在體育產業迅速發展的初期,著力對體育產業布局進行設計和優化。對于各個市場主體而言,哪家體育公司能夠提供相同功能的服務,比別家的成本低,你就為別人創造了更多的價值,你就能夠成功。
體育產業應該怎么做,人才問題都討論一年了,大家基本鎖定在管理層和商務人才,因此我們也看到體育商學院、體育MBA應運而生。但前些日子,我看了一場清華大學李強教授的專題講座,他通過ISEI研究方法顯示,近10年我國技術型工人比例下降達到1.4%,白領(營銷、辦事人員)多了10.44%,最直觀的體現呢是?全社會都在做營銷,匠人在減少,中國體育離橄欖形布局還有多遠呢?
技術和管理是一個社會或者行業的兩個車輪,哪個都不能偏廢。當某一個發展階段過分偏重一個方面的時候,就容易翻車。從李強教授的數據看,整個中國社會,更重視造名,而忽視造實,大家隱約體會到了,所以大家提匠人精神。
事實上,肖淑紅教授是北京體育大學管理領域的資深學者,卻讓體育界重視技術,她告訴我們,正是因為對管理的深度研究,才更覺得應該重視技術,技術讓管理發揮作用,但如果沒有技術,管理就是虛的,但如果只重視技術,問題也是顯而易見的,酒香還怕巷子深呢。所以雙方不能偏廢。
商業模式的創新和樂視模式的解讀
在前些日子,媒體熱議了華為輪值CEO認為樂視的商業模式屬于嘩眾取寵,對此爭議作為國際價值工程學會注冊價值管理專家的肖教授也發表了自己的看法。
創新的種類需要被認識,華為是做硬件的,很重視技術的創新,這一點非常值得肯定,但是商業模式的創新也很重要,不能用低和高來討論,在美日經濟騰飛的過程中,商業模式的創新都起了很重要的作用,日本蕭條時重振經濟也是靠商業模式,是靠管理創新帶來經濟騰飛的國家,他們曾經將工業工程、質量管理、價值工程合并在一起,成立了VIQ推進室,通過管理的創新,促進了日本經濟的騰飛。
因此,商業模式創新的巨大力量絕不應該被忽視。有趣的一點是,華為既然說了這件事,就說明華為隱隱約約的感覺到了樂視已經動了自己的奶酪,但是我覺得,目前為止,樂視的模式對華為并不構成什么威脅。
樂視的商業模式正在逐漸明朗和清晰。從前期的一系列商業行為看,樂視在不斷鞏固整條產業鏈的關鍵價值點,還在做進一步的優化整合。所謂的“414硬件免費日”其實本質上并沒有打破原來的行業慣例,買會員身份送硬件這個動作,其實并不能說清楚到底是買了會員身份送了硬件,還是買了硬件送了會員身份。
但另一方面,在中國,版權并未得到大眾重視,因此對中國人來說,相比之下硬件的附加價值更大,他們的營銷方式切中了大眾的要害。現在看來,樂視之前大量購買版權的舉動就可以理解了:形成寡頭壟斷,因為只有實現了寡頭壟斷,才能實現414的模式。大眾的消費變成了想看就要進入他的平臺,只有寡頭壟斷出現才能帶動硬件,這就是他們價值鏈的重構,也就是樂視一直在講的生態圈的構建。
體育產業何處去?
目前,我國的體育產業應該走技術和管理并重的路,并且發展的前提是要先在產品研發上下功夫。
什么是產品研發呢,產品研發包括實物產品和服務產品,這就又回到了價值創新上。產品是什么?功能是什么?先提升到價值創新的層面上,再談商業模式的創新。比如之前國家的供給側改革,倡導“去產能”,彌補高品質功能不足的問題,這就是從產品研發角度出發的思維方式。
我們的體育產業,處在極其初級進程中,首先就是產業定位要清楚,企業定位也要清楚,企業的定位其實就是功能定位,到底提供什么。我現在在帶領團隊對眾多體育企業進行分析,在研討過程中,很多成員收集相關企業商業行為時都發現,還存在很多有產業無產品的狀況,大家都在并購、協同、融資,以及獲取版權的層面上,對于手中各種資源的再創造、產品的形成和細節的處理還要下功夫。至于自己是什么樣的產品定位還是不清晰,希望中國的體育企業界能在這方面多下功夫。
在中國目前的體育產業界,誰也動不了誰的奶酪,奶酪都是被自己拱手相讓出去的,企業界要考慮如何把自己掌握的資源價值再造,這才是最重要的。
掃一掃加好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