聯系人:舒工
手機:13726017833
qq:64407753
地址:廣東省中山市三鄉鎮烏石村萬里路2號16卡首層
發布時間:2021-09-25 18:21:24
教育事業的發展中,女性一直充當著教師行業的“主力軍”,而男性則成了“稀缺品”。
在教師群體中,男性占比少而且越來越少,這已經是大家都公認的事實。
教師行業“陰盛陽衰”,男教師比例逐年下降,鐵飯碗為何不香了?
教師這個行業,多數人肯定會最先帶入女性的形象,而并非男性。
事實證明,現實情況也的確如此。
教育部發文稱,我國教師行業整體呈現“陰盛陽衰”的趨勢,近些年來,中小學教師隊伍中的男性教師比例正在逐年下降。
根據相關數據顯示,2020年國內小學、初中、高中的專任教師群體中,男性教師占比分別為28.83%、41.19%、44.37%,比上一次2015年的統計數據分別下降了7.44個、5.3個、4.29個百分點,而幼兒園教育階段的男幼師更是少得可憐,占比不足3%。
如此看來,“男教師荒”已經成為一個比較嚴重、值得關注的問題,而且教育階段越靠前越明顯。
對于這種情況,相信大家在學生時代都有所體會,不論是教過自己的老師、還是校內的整體教師隊伍,多數情況下都是女性人數多于男性。
在初中和高中階段,男教師的從業比例還算比較理想,但到了小學和幼兒園階段,教師隊伍中的男性可以說是“屈指可數”,甚至清一色的女性教師。
按理說,教師是一份實打實的“鐵飯碗”,收入尚可、待遇優厚、地位崇高,怎么到了男性同胞這里卻不吃香了呢?
社會對教師這個行業的著刻板印象
長時間以來,大家都對教師行業抱有一種刻板印象,仿佛這天生就是為女性而設計的職業,家長認為女孩當老師簡直就是理想職業,而對男生的期望卻不止于此,年輕人中的男男女女也有著同樣的想法。
由于女性與生俱來的特質,在教學上會更耐心、更細心,與學生溝通交流時會更溫柔、更體貼。相對于粗枝大葉的男性而言,女性似乎更適合在教育領域工作。
師范院校比例直接影響了教師比例
其實,這一點與上一條原因有著緊密的聯系,正是因為對男女生從事教師行業的刻板印象,早早給女生戴上了“適合學師范”“適合當老師”的帽子,才導致了師范專業中男女生比例的巨大差異。
在師范類院校中,女生比例以絕對性的優勢多于男生,而師范專業的學生畢業后基本都會選擇從事教育行業,直接影響了教師隊伍中男女的比例。
教師收入上漲和職業發展空間有限
教師行業的收入情況和上漲空間都有限,一般只能達到“小富即安”的生活狀態,而男性在家庭中充當著“經濟重擔”,薪資情況不理想就無法帶來高質量的生活。
中學階段的收入還說得過去,但如果只憑幼兒園或者小學那點可憐的工資,的確很難“養家糊口”,這也是很少有男性選擇當老師的最重要原因。
除了收入問題之外,還有另一個現實的原因就是職業的發展空間。
老師這個行業,多數人可能兢兢業業一輩子都只是一個普通的教師,能夠成為主任、校長的寥寥無幾,因此,很多男性不會把教師作為人生的最佳選擇。
基于以上種種原因,雖然教師看似是一份近乎“完美”的鐵飯碗職業,但卻并不在大多數男性的職業選擇范圍之內,導致教師隊伍中男性比例逐年下降。
小編寄語
教師行業的“陰盛陽衰”現象,已經成為長時間以來亟待解決的問題,的確需要采取一定措施來調整。
但是,也要選用合適、合理的方式,而不是“降分錄取男教師”“4分男性進面試”等非常手段,這不僅僅是對其他女性應聘者的不公平,同時也是在“褻瀆”教師這個神圣的職業,對祖國未來花朵的不負責。
PS:本文配圖來自網絡,和內容無關,如有侵權聯系刪除
掃一掃加好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