聯系人:舒工
手機:13726017833
qq:64407753
地址:廣東省中山市三鄉鎮烏石村萬里路2號16卡首層
發布時間:2021-09-22 15:46:59
日前,一名號稱“支教十年”的女孩在網上引起了極大的爭議。
這名在社交媒體上發布妝容精致的支教視頻的女孩名叫龍晶睛。在官方自媒體賬號的介紹中,龍晶睛從小學起就參加為山區留守兒童捐書捐物的活動,2010年16歲出國留學后,2011年暑假起,每年暑假都會回國到山區支教。為了更好地幫助大山里的孩子們,她選擇在研究生階段攻讀社會工作學碩士,并在畢業后放棄高薪工作,成立助學服務中心,全職投入公益。文章稱其已經組織了1500多名志愿者支教,定點幫扶8所鄉村小學。
有網友則對其10年支教24所山區學校的經歷表示質疑,認為這種所謂的“支教”,只是到鄉村旅游,順便拿孩子作秀鍍金,以獲取名利。網友還扒出其組織的某項為期5天的新媒體人“支教活動”,收取每人5000元的費用,實際上卻只有2天7節課的“愛心助學”活動。網友質疑,這實際上是以支教為名的鄉村旅游,而龍的公司則從中營利。
龍晶睛支教的真相到底如何,還需要調查挖掘。但是此事引起了對支教中亂象的一番討論,值得注意,尤其是提醒了人們要擦亮眼睛,分清支教的“好壞”。
現實中,并不是所有支教都是為了公益。一些人到山區支教,其實是出于功利的目的。有些人是為了留學申請做“人設包裝”。國外大學在申請中很重視學生的社會活動,尤其是對申請者參與公益性社會活動的經歷非常看重。于是有不少人把參與山村支教作為入學申請的“敲門磚”。還有不少公司也看到了商機,推出各種“包裝服務”。《南方周末》不久前曾報道過各種留學人設的包裝生意。
在國內一些高校,“支教”活動經歷也會為學生在各種校內評比中加分。有些高校還有所謂“1+3”支教保研政策,大四學生去山區支教一年,回校就可以保送研究生。
這樣的支教,對山區學生到底有多少幫助,也是值得懷疑的。尤其是暑期短期支教活動,一群志愿者到山區進行十天半個月的“支教”,確實可以給山區孩子帶來一些外界的新鮮感,但是這種浮光掠影的接觸,到底會對山區孩子的成長帶來多少益處,恐怕也很難說。即使是為期一年的支教,相比九年義務教育,甚至六年的小學教育來說,也太短暫。尤其是有些支教者雖然是大學生,但并非教育專業,對教學不一定擅長,一年時間可能剛剛與學生們磨合順暢,卻又要走了。孩子們頻繁更換老師,未必對其教育成長有利。更有甚者,有些支教者,為了功利目的來到山村,卻看不起山里的孩子,給孩子們造成很大的精神傷害。
教育存在巨大的不均衡。好的支教,能讓一些邊遠山區的孩子們享受到優質教育,幫助他們更好地成長。但是支教應該以利于山區學生的成長為唯一出發點。教育部門應該對支教重新進行頂層設計,杜絕功利性的短期、超短期支教活動,并對參與支教者的資格提出要求,鼓勵具有教師資質的人員對山區學校進行長期支教,真正提高山區的教育質量,而不是讓山村學校成為某些人裝點履歷的秀場,甚至讓孩子們成為某些人斂財的道具。
一支教老師在晚自習上為學生解答問題(圖文無關)。(新華社記者 王鵬/圖)
辛省志
掃一掃加好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