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靖村占地34畝的杏花雞脫溫雞育雛基地10棟廠房全部建成運營。通訊員 供圖
封開縣金裝鎮安靖村曾是省定相對貧困村,共有建檔立卡貧困戶47戶121人。經過中山市生態環境局、中山市城市管理和綜合執法局4年多的聯合幫扶,該村和該村貧困戶均達到脫貧摘帽標準。
近日,市城市管理和綜合執法局執法一科副科長、中山駐安靖村聯合幫扶組干部劉展武回到中山推銷該村沃柑,記者借機采訪了他。
為招商一個月拜訪企業7次
46歲的劉展武是梅州人,2017年3月,組織安排他進駐對口幫扶的安靖村,負責扶貧項目開發工作。
“我此前的工作和扶貧毫無關系,一點經驗也沒有,一開始真是一頭霧水,加上一些客觀原因,扶貧項目開展不起來,我很著急,就和駐村第一書記多次溝通,希望把項目盡快搞起來,道理很簡單,有項目才有效益,有了效益才能穩定提高貧困戶的收入。”
杏花雞是當地特產。安靖村聯合幫扶工作組決定從養雞開始。不過,針對這個項目,也有貧困戶擔心,雞養好了,賣不掉咋辦?
為解決這個擔心,工作組進行了分析,得出的結論是雞肉消費關鍵節點在中秋和春節兩個傳統大節。因此,工作組決定一年發兩次雞苗,上半年3月發第一批,到了中秋節,正好上市,6個月左右的雞肉口感最好;然后休息一個月,再發一次雞苗,養大之后在春節前銷售,“這個策略效果非常好,杏花雞養好之后就地消化,根本不用我們幫著賣,僅此一項一個貧困戶一年就增收5000-7000元。”
既然養雞效果好,如果招來雞苗孵化基地,再加上銷售雞苗,扶貧效果豈不是會更好?說干就干,工作組了解到當地有家叫封開縣智誠家禽育種有限公司的企業,距安靖村一個半小時車程。“為引進這家企業,我們聯合工作組一個月去了這家企業7次,終于用誠意將其打動,決定和我們合作,到安靖村投資建廠。”
“這個脫溫雞育雛基地,從開始談到投產歷時一年,總投資1050萬元,是目前封開縣最大的扶貧項目,”劉展武說,項目2019年12月簽合同,到2020年5月一期兩個廠房投產、當年7月10個廠房全部投產,從用地到水電配套等三通一平工作,真像唐僧取經歷經了九九八十一難一樣,“基地通過龍頭企業+農戶+村委會形式,每年為村集體經濟收入增加3.7萬元,為有勞力貧困戶人均增收2750元以上,同時該項目填補了封開縣‘高水片’沒有大型孵化場的空白,幫扶輻射金裝、長安、南豐、都平、大玉口等鎮,帶動了200戶有勞力貧困戶養殖杏花雞脫貧致富。”
鋪銷路提升包裝做起電商
“2020年春節過后,由于疫情原因,收購商進不了村,農產品嚴重滯銷,對果農打擊很大。” 劉展武說,到了3月底果樹上還有柑橘,“村旁有個40多畝的柑園,30000多公斤的沃柑賣不出去。我把情況匯報給局里,發動職工和親屬自愿購買,大家熱情非常高,一下子就幫著銷掉了10000公斤。”
扶貧政策規定,每個幫扶村要選出5個致富帶頭人,而這片沃柑糖分很高,很受市場歡迎,于是工作組就把這個果園的主人選為了其中一名致富帶頭人,對其產品進行了升級包裝,并制定了銷售技巧。
“去年我們還是用塑料帶裝,不上檔次,” 劉展武說,為提高產品檔次,他們幫著設計了“金火”商標,并聯系我市橫欄一家印刷廠定制了精美的紙箱,“這樣檔次一下子就上來了。”
接著,工作組還幫助設計了小程序,網上銷售,“1月21日那天就有22人網上定購,效果很好。為了實現從政策輸血到自己造血,我們還給農戶制定了銷售技巧,比如一定要市場化,不能人為拔高價格,一定要去適應市場,我們的目的就是要做到將來我們工作組撤了,農戶可以獨立經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