聯系人:舒工
手機:13726017833
qq:64407753
地址:廣東省中山市三鄉鎮烏石村萬里路2號16卡首層
發布時間:2021-01-07 15:05:55
鑼鼓藝術(八音鑼鼓)是流行于順德地區,在節日里扮演錦上添花角色,以鑼鼓柜為主要道具和流動舞臺,集演奏吹打樂、唱八音和鑼鼓柜演奏三種功能于一身的傳統音樂形式。在順德每逢節日如婚禮、神誕或重大民俗節日,八音鑼鼓都是不可或缺的必備節目。
據明正德八年(1513)《重修慶真堂記》碑載:“自前元以來,三月三日恭遇帝誕(指佛山祖廟北帝誕),本廟奉醮宴賀……笙歌喧闐。”可見,自元代以來,佛山已盛行神誕演奏吹打樂。
明末清初,廣東海陸豐一帶的西秦戲清唱(當地稱“曲齋”或“曲班”)的表演形式流傳到粵語地區,逐漸演化為吹打樂、唱八音、鑼鼓柜三種形式,統稱八音鑼鼓。八音鑼鼓的演奏內容深受西秦的影響,廣州人稱聽八音為“聽西秦”,佛山鎮把職業八音班聚集的長生樹一帶稱為“西秦地”,順德稱唱八音為“唱西秦”,足以證明八音鑼鼓與西秦戲的淵源關系。
清代以來,順德是著名的魚米之鄉,具備了產生八音鑼鼓的經濟基礎。
清代,鑼鼓藝術(八音鑼鼓)已在順德流行。杏壇高贊“鳴盛桐臺”鑼鼓木柜,是同治八年(1869)花了200兩白銀從廣州買來的,當時已是舊貨翻新。1935年香港中華百貨有限公司印行的《清韻》第二期,記載中山“小雅山房”鑼鼓柜成立于“道光末年”,說明鑼鼓藝術(八音鑼鼓)起碼有160年以上的歷史。
就功能而言,鑼鼓藝術(八音鑼鼓)兼具演奏吹打樂、唱八音、參加神誕活動等三種。就表演的內容而言,鑼鼓藝術(八音鑼鼓)包括以大小嗩吶模仿生旦唱腔演奏成套戲曲,由絲竹樂器伴奏,兼奏牌子曲、小調等。
2014年11月11日,鑼鼓藝術(八音鑼鼓)被列入第四批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代表性項目名錄擴展項目名錄。
?。ㄎ淖终? 珠江商報社記者王艷美)
掃一掃加好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