聯系人:舒工
手機:13726017833
qq:64407753
地址:廣東省中山市三鄉鎮烏石村萬里路2號16卡首層
發布時間:2020-07-07 21:22:25
南海入選國家級新型教與學改革實驗區 發布時間: 2020-07-06 09:49:00 發布人:
掃描二維碼
收藏本頁面
7月3日,教育部發布《關于“基于教學改革、融合信息技術的新型教與學模式”實驗區名單的公示》,公示期為7月2日~8日。其中,廣東省僅4市(區)入選,佛山市南海區榜上有名。
南海教育信息化環境基礎深厚,并通過一系列改革項目,有效推進教育教學改革和教育信息化融合創新應用。2014年,南海區榮獲“全國首批區域教育信息化創新應用典范特別獎”;2015年成功舉辦“全國基礎教育信息化應用現場會”;2018年“新課堂”參加全國基礎教育信息化應用成果展示,得到教育部領導好評;2019年南海區教育信息化發展模式成功入選全國基礎教育信息化優秀案例。
石門中學胡慶生老師在深度課堂與學生一起研究英語英語閱讀理解
在此基礎之上,南海的品牌教育向“智學南海”發起了沖擊。“創建這一國家級新型教與學改革實驗區,是融合信息技術的新型教與學改革,也是聚焦教與學模式改革,實質上是創建育人方式變革的實驗區。”南海區教育發展研究中心教研室主任鄭蘭楨表示,經過論證,南海決定實施以三年為一周期、六大項目(“智能+課程”工程、“深度課堂”改革工程、“閱讀素養”培養工程、“精準教研”工程、“人工智能教育”工程、“感知治理”工程)為具體措施的年度新教改計劃。
丹灶鎮有為小學二年級209班林惜容老師在智能課堂上語文課
整體實施方案中,以立德樹人為引領,以學科核心素養為導向,以關鍵能力培養為重點,以必備知識為基礎,開展“基于教學改革、融合信息技術的新型教與學模式實驗區”建設,探索信息技術、智能技術支撐下適應南海區經濟社會和教育發展實際需要的新型教與學模式,大力推進信息技術與教育教學的深度融合,變革教與學方式,推動人才培養方式變革,滿足新時代和信息社會創新人才培養需求,進一步提高區域教育教學質量。
全省僅4地 南海緣何入選?
南海區入選國家級新型教與學改革實驗區,優質基礎教育再次走上全國舞臺
敢為人先的南海,教育信息化基礎雄厚,基礎教育發展走在全國前列。7月3日,教育部發布《關于“基于教學改革、融合信息技術的新型教與學模式”實驗區名單的公示》,佛山市南海區入選,成為廣東省入選4市(區)之一。
“品質教育、學在南海”又向新的里程碑發起挑戰:以立德樹人為引領,以學科核心素養為導向,以關鍵能力培養為重點,以必備知識為基礎,開展“基于教學改革、融合信息技術的新型教與學模式實驗區”建設,進一步創造、凝練和提升可復制、可推廣的“南海經驗”,打造“品質教育·智學南海”品牌。
根源:南海敢為人先的改革精神
全國、全省眾多優秀教育強市(區)中,南海緣何獲得國家教育部認可,邁出建設具有示范性的教與學實驗區第一步?事實上,這已經不是南海基礎教育第一次走上全國舞臺。在去年舉行的中國教育發展戰略學會區域教育專業委員會2019年年會上,南海區教育局局長張苑發分享了南海區基礎教育高質量發展實踐探索經驗,讓南海教育改革發展范式由此走向全國。
“從根源上探討,南海有敢為人先的改革精神,正如南海區委書記閆昊波所言,南商專注、創新、開放的精神,成就了南海經濟社會的發展,這是南海教育發展的基礎。”南海區教育發展研究中心教研室主任鄭蘭楨表示,經濟社會高質量發展造就了南海良好的教育生態,社會崇文重教氛圍濃厚。
南海基礎教育相當發達,擁有全國示范性高中12所,去年高考重本率近35%,可與一線城市水平媲美;南海教育信息化有扎實的基礎,全區225所中小學、近500所幼兒園已完成三通兩平臺建設,電教平臺100%覆蓋,小學一年級開始普及信息教育課程;形成了全學段基礎教育信息化研究鏈,全區有60多所學校、2萬多名學生基于移動終端學習。
打造國字號新型教與學實驗區,南海也有扎實的項目研究經驗。自2017年以來,南海區為推進教育教學改革和教育信息化融合創新應用,啟動了一系列改革項目,有效推動了“課堂革命”。
與華東師范大學聯手推進“新基礎教育”實驗研究項目合作、與北京師范大學合作開展基礎教育質量監測研究項目,與中國教育科學研究院合作開展“中國新樣態聯盟試驗區暨實驗學校”“普通高中育人方式改革試驗區”等建設,以及立足區域教育實際和國家發展潮流實施的中小學生“閱讀素養”培養計劃和 “微愛行動計劃”,使一批現代化標桿學校逐漸崛起、移動終端學習應用逐步普及、教育生態不斷優化。
近年來,在南海區委區政府“品質教育,學在南海”教育發展戰略的牽引下,南海深入實施品牌教育創新行動計劃,去年投入3.7億元,幫助區直學校進行校園網絡、特色功能場室、多媒體設備的改造。在持續加大經費和硬件投入的同時,連續出臺政策推動教育綜合改革不斷出新,從擴大優質教育資源供給、加強教師隊伍建設、推動課堂教學改革等方面入手,全面提升教育品質。
計劃:六大項目推進年度新教改
新的考驗到來,也給南海的教改提出了新要求。“本次的實驗區建設不同于以往,它是融合信息技術的新型教與學改革,也是聚焦教與學模式改革,實質上是育人方式變革的實驗區。對于基礎教育而言更有針對性、更有價值。”鄭蘭楨介紹。
因此,在接到遴選新型教與學實驗區的要求后,經過走訪、調研,向不同層次專家請教后,南海區教育局決定以問題為導向、以需求為推動,適應南海教育信息化和教學融合改革的要求,將教改主戰場仍然放在課堂,致力于提升師生關鍵能力和核心素養。
一組以三年為期、六大項目為具體措施的年度新教改計劃正在徐徐鋪開。基于南海在教育現代化高水平發展階段需要突破的瓶頸和難點,南海拿出了六帖“良方”,其中包括實施“智能+課程”工程、“深度課堂”改革工程、“閱讀素養”培養工程、“精準教研”工程、“人工智能教育”工程、“感知治理”工程等。
六大項目的實施,將為校園面貌、教學教研等帶來實實在在的變化和利好。“現在,我們對各學校的特色課程通過信息化手段進行管理、監測,形成校本課程大超市,基本實現了每個學生在學校至少有一門根據個人興趣愛好選修的校本課程,個性化的可選擇教育在全區成為現實,并著力打造一批精品課程和卓越課程。”鄭蘭楨介紹了“智能+課程”的主要任務。
在新課程改革基礎上應運而生的“深度課堂”,則將以立德樹人為引領、以學科核心素養為導向、以關鍵能力培養為重點、以必備知識為基礎、以情境為載體,讓教學關系、教育資源體系、智能作業服務體系等發生翻天覆地的變化。
即將于下一學年開始推出的“名師課堂”,就是這一項目的產物。“名師課堂”由區教研員牽頭打造,其中的每一位名師及其團隊,都形成一個直播點,打破學校圍墻,實現學校和社會教育資源雙向融合,以及城鄉資源一體化、均衡與共享,讓每一位學生都有機會感受到南海優質課程資源。
這一部分的數據支持,正來自第六個項目——物聯網基礎感知平臺建設。“信息技術已成為教學改革上的增長點,在教育信息化2.0背景下,我們要面向課堂需求進行服務,全面建設智慧校園,提升學生教師信息技術素養。”南海區教育發展研究中心電教站站長何敏峰介紹。
在教學教研、深度課堂打造、閱讀素養培養等整個過程,都將有具體數據作為支撐,“智能+”南海教育正在一步步變為現實。南海區將以實驗區創建為契機,推動南海基礎教育高質量發展,為粵港澳大灣區建設貢獻南海經驗與力量。
掃一掃加好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