聯系人:舒工
手機:13726017833
qq:64407753
地址:廣東省中山市三鄉鎮烏石村萬里路2號16卡首層
發布時間:2021-01-21 20:30:55
1月6日,經廣東省生態環境廳組織專家評審、公示和審核,廣東省生態環境宣傳教育陣地又添新軍啦!本次共有21個單位或場館被正式命名為2020年“廣東省環境教育基地”,佛山市禪城區東鄱小學赫然在列!下面,一起在線體驗東鄱小學的低碳生活吧!
“等等,先別放糖,水應該還沒有填滿容器的60%?!薄磅r果皮會不會放得太少了,這樣做能行嗎?”在禪城區東鄱小學,一群孩子正圍攏在幾個塑料桶前爭論不休。其實,他們只是用鮮果皮來鼓搗自制酵素,作為學校清潔液的替代品,實現垃圾的循環利用。 據了解,東鄱小學在低碳環保教育道路上摸索已久。自2014年起,東鄱小學便把低碳環保理念,融入到學生的實踐課程中,通過開展自制酵素、自制再生紙、粉筆再造等活動,幫助他們形成低碳環保觀。學校生動有趣的實踐課程,深受學生歡迎,也得到了不少教育同行的認可,低碳環保種子,正在東鄱小學學生心中“開花結果”。 重實踐,學生“妙手”實現變廢為寶 在東鄱小學操場的一角,有一塊面積約240平方米的綠色長廊,在學校師生看來,這是東鄱小學開展低碳環保教育的一個縮影。 綠色長廊 注重實踐,是東鄱小學低碳環保教育的一大特色。走進綠色長廊,除了文章開頭學生制作的那一堆“瓶瓶罐罐”,就屬廚余垃圾處理實驗區最引人矚目?!靶@內綠色植物所需的肥料,都來自這里的廚余垃圾處理器”,東鄱小學教師覃梅玲介紹。然而令人意外的是,操作這臺機器的,都是學校中高年級的學生。 自2014年開設低碳教育實踐課以來,在老師的指導下,學生的動手改造能力進步神速。果皮、雨水、廢舊瓶子、落葉,這些不起眼的垃圾,在學生的“妙手”下,最后都成為了寶物。如校園內的果皮和樹葉,被轉化為植物肥料;辦工產生的廢紙再生處理為繪畫紙、書法紙;樓頂的雨水以及空調水,被雨水收集裝置收集起來,用于灌溉校園百草園內的植物;廢舊的瓶子被做成展品,或者用于花圃的裝飾。覃梅玲表示,“開設實踐課,是希望學生通過改造一個個與生活息息相關的廢品,來加深對于資源回收利用的認識,從而塑造學生的低碳生活觀。” 學生自制的環保酵素 全覆蓋,低碳環保理念融入校園生活 除了綠色長廊,東鄱小學的低碳教育理念,也體現在校園內的每一個角落。在廢舊輪胎和瓶子改造而成的花盤上,同樣種著翠色欲滴的植物,與教學樓外墻的綠植相互映襯,構成宜人的校園綠畫卷。教學樓內,綠色文化角隨處可見,學生在其中種植綠色植物,并以輪值的方式進行養護,身體力行踐行低碳理念。 覃梅玲解釋,見縫插針般地做“綠色硬件配套”,是為了讓環保理念更好融入校園生活?!暗吞辑h保教育是學校素質教育的重要組成部分,然而學生的課余時間是有限的,要讓學生養成低碳環保的生活習慣,塑造良好的環境十分必要。” 除了景觀方面,東鄱小學還把低碳理念滲入到學生課程中。據了解,學校根據綠色長廊以及學校在低碳綠色發展方面的做法,編寫了《可持續學習綠色長廊》校本課程(共5本),面向3-5年級發放,并在每周開設一節社團課程,講解環保方面的知識,實現低碳環保教育常態化。 覃梅玲介紹,接下來,東鄱小學將繼續深耕低碳環保教育,把校園打造成禪城區一個低碳環保的特色教育基地,并對外開放,讓更多人了解低碳環保生活,以此助力禪城爭創全國低碳示范區。
掃一掃加好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