聯系人:舒工
手機:13726017833
qq:64407753
地址:廣東省中山市三鄉鎮烏石村萬里路2號16卡首層
發布時間:2020-07-01 20:40:58
“今年教育工作的總體思路是項目為王,以24個項目為支撐,在發展上做文章,以教育的公平和優質為核心,辦人民滿意的教育。”18日上午,禪城區教育局局長曾雄鋒攜全體班子成員召開媒體代表座談會,通報2019年禪城教育工作重點。
曾雄鋒介紹,2019年禪城區教育工作聚焦解決學位供給等民生熱點難點問題,推出包括新建6所學校、校園安全島、校園食堂“明廚亮灶”“大數據+教育”等24項亮點工程(后續根據實際需要項目數量或有增加),增學位、強隊伍、提質量、優服務、保安全,加快教育現代化建設,助力禪城區打造高質量發展走在前列的現代化佛山中心城區。
●李曉玲 禪教宣
未來三年新增逾7800學位 解決一批熱點難點問題
位于祖廟街道的培英實驗小學計劃于今年9月招生;奇槎片區的佛山LEH國際學校也將于今年底建成,兩所學校2019年總計將為禪城區新增2000個義務教育階段學位,將有效補充公辦小學學位不足情況,滿足禪城區日漸旺盛的國際教育需求,提升區域綜合競爭力與輻射影響力。
按照禪城區教育“十三五”規劃,到2020年禪城區將新建17所學校。其中,截至去年底已建成8所學校,新增提供1.53萬個學位。曾雄鋒介紹,針對禪城區義務教育階段學位供給不均衡的問題,未來三年,佛山市禪城區將新建6所學校,預計增加7880個學位。其中,2019年新增學位2000個義務教育階段學位。
為進一步增加義務教育階段學位供給總量,繼續挖掘公辦小學學位潛力,禪城區計劃在未來三年建成佛山LEH國際學校、培英實驗小學,推進環湖小學西校區、佛山四中附屬學校、佛山九小新校區建設、瀾石中學校園重建項目。同時,理順投入機制,推進原村辦小學擴建工程。初步計劃擴建的學校有:紫南小學、羅南小學、吉利小學、上元小學、下朗小學、大富小學、大江小學。這些項目完成后將有效緩解南莊、張槎片區學位不足問題。
與此同時,作為公辦教育的有益補充,禪城區教育局今年將進一步促進民辦教育規范健康發展,給市民更多選擇,提升轄區教育發展均衡程度。據了解,目前禪城區共22所民辦學校,占全區學校總數的20%。去年開始,禪城區教育局對民辦學校實施了分級量化管理,結合第三方評價和區教育局的行政評價,對不同等級的民辦學校給予相應的扶持和規范管理。今年,禪城區教育局將全面落實《禪城區民辦中小學規范管理辦法》,加強對民辦教育的監督、管理、評價、扶持。每年設立專項資金,用于扶持和激勵民辦學校發展。
而針對家長普遍關心的校園安全和學生健康問題,今年區教育局也將有針對性地出招。其中,作為區政府2019年十件民生實事之一的小學校園“安全島”工程,2019年將在全區56所公辦小學全面鋪開,在具備條件的小學大門口活動區域安裝反恐防撞設施,形成安全區域,確保師生安全。該項工作2020年將延伸至中學和幼兒園。
其他加強學生安全健康管理的舉措還包括:優化升級校園安全教育與管理信息化系統、推進“醫校攜手”學生健康護航行動、優化校園食堂“明廚亮灶”工程等。
引才與育才相結合 鍛造高質量走在前列的教師隊伍
“落實年度高層次人才引進和招聘工作任務:引進國家級杰出人才1名,省級領軍人才2名,市級‘三名’人才4名;招聘具有研究生及以上學歷的優秀畢業生。留住、用好優秀的退休校長,助力全區教育發展。”今年,禪城區打造高質量教師隊伍再出實招。
據了解,2018年9月起,禪城區已啟動“特支計劃”。截至目前,共遴選出教育領軍人才30人,教育教學名師320人,教育后備人才810人,成立了63個“三名”工作室。這些人將擔任起禪城區的教師培養工作,以及對薄弱學校和民辦學校的扶持工作。迄今禪城區“特支計劃”人才已組織了12場送課活動進入到教育資源相對薄弱的學校。
為持續加強教師隊伍建設,滿足中心城區居民對優質教育的需要,今年禪城區將優化教育人才引進和扶持,引進高層次教育人才,招聘高學歷的優秀年青教師,留住、用好優秀的退休校長,提升全區教師隊伍的整體素質。
據介紹,禪城區教育局將在現有的佛山市和禪城區高層次人才引進和管理辦法的基礎上,結合“通濟才智”工程,以優厚的待遇爭取引進國家級和省級的高層次教育人才。并以此為突破口,升級禪城區教師隊伍中的精品人才和尖端人才層次。據了解,近兩年禪城區新招聘的高中教師中,一半以上已達到研究生學歷,禪城區現有師資隊伍的高學歷占比和職稱占比均居五區前茅。今后禪城區招聘教師隊伍將對學歷有更嚴格的要求,借此進一步提升初高中教師隊伍的學歷層次。曾雄鋒透露,接下來禪城區教育部門將與人社部門合作,發布教育系統緊缺人才目錄,并根據目錄情況,到國內一流師范大學招聘優秀人才。
一手抓高質量人才引進,一手抓本土優秀人才培育。曾雄鋒特別強調,接下來禪城區教育局將在強化本土教育人才培育方面再下功夫。近幾年,經過精心培育,禪城區已涌現出特級教師蘇永善等一批名師。“國家和省都有培養教育人才的專門計劃,禪城區教育局也實施了禪城的‘特支計劃’,目的就是培育本土教育方面的人才,我們希望培養出更多本土優秀教師,爭取越來越多的本土人才納入廣東省‘特支計劃’行列。我們今年重點推出‘雙優’工程,將優秀教師培養成優秀黨員、將優秀黨員培養成優秀教師,將黨建和教師隊伍建設結合,鍛造一批政治過硬、師德高尚、業務精湛的‘頭雁教師’。”曾雄鋒說。
大數據植入教育方方面面 培養全面發展的學生
作為教育信息化的先行區,禪城區教育工作今年繼續與禪城區信息化改革同頻共振,從六個方面推進“互聯網+教育”工作,將大數據有效植入教師、學生、管理者、決策者、社會的方方面面,力圖實現從教育管理向教育治理的轉變,全面提升教育公共服務能力。
禪城區教育局有關負責人介紹,今年禪城區將進行“大數據+教育”項目系統建設。具體包含六方面內容,即:建設指導業務、技術及管理協同發展的“大數據+教育”標準規范體系;建設覆蓋學生、教師、學校互通共享的三大基礎數據庫及數據匯聚中心;建設支撐數據融合、應用整合與服務聚合的大數據支撐系統;建設服務于“全學段應用、全場景教學、全過程管理”的應用系統;建設全方位、一體化的“教育一張圖”大數據創新應用系統;建設“一站式”服務的個人空間,解決信息化“最后一公里”問題。利用互聯網開展遠程教育幫扶。
“全數據的信息資源庫將解決現有的多部門、多系統數據縱橫交叉的問題,希望建立‘一數一源’的數據庫,使得整個系統的任何分支需要提取的相關數據都有一個統一的權威來源。”該負責人介紹,有了大數據融合平臺后,家長、學校、教育管理部門將可實現全場景應用,“最終實現的目標是與禪城的‘數字政府’緊密相通,把所有教育系統人員和家長的主體性發揮出來,提供決策依據,這種資源供給在全省和全國都走在前列。”該負責人說。
“上述工作的最終目的,是全方位提高教育質量,培養全面發展的社會主義建設者和接班人。”曾雄鋒說。
今年,禪城區教育局將圍繞《中小學德育工作指南》,積極改進新形勢下的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設,著力打造目標清晰、意識到位、戰斗力強的學校德育工作核心隊伍。同時,深化課程與教學改革,著力提升中學教育教學質量,爭取學業成績全市領先;推進國家義務教育監測結果應用實驗區工作,為義務教育發展提供可借鑒的監測結果應用范本;大力推進新高考背景下區域課程改革及教學管理策略研究,充分發揮禪城區教育發展中心教研室教學研究、指導、服務的功能,助力教師、學生、學校的發展。
而作為禪城區的強項,今年區教育局將持續提升體育、美育、科技創新教育效果。在體育方面搭建多形式、多層次的展示舞臺,健全體育競賽制度,促進競技水平提高。在藝術教育方面搭建學生美育實踐平臺,健全美育管理機制。并繼續推進科技創新教育和創客教育,培養學生的創新精神和實踐能力。
■相關
禪城區教育局2019年部分亮點項目
◎遠程教育幫扶
通過7個云終端教室中心點開展網上互動教研,實現可持續、常態化的遠程教育幫扶工作,打造全區扶貧工作亮點。
◎校園安全島工程
在全區具備條件的小學大門口活動區域安裝反恐防撞設施,2019年在全區56所公辦小學全面鋪開,2020年在中學和幼兒園分步推進。
◎“互聯網+教育評估”中小學督導評估項目
選取20所學校作為試點學校,形成數據洞察報告和督導報告,爭取教育督導信息化工作走在全國前列。
◎深化“醫校攜手”學生健康護航行動
加強與區人民醫院合作,落實每間校園配備1名醫生,定點、定崗、定責。
◎校園食堂“明廚亮灶”工程
100%學校、幼兒園食堂全部實施“明廚亮灶”,提前實現國家、省提出的70%以上目標。
◎禪城區推進圖書“館校聯盟”三年行動計劃
實現全區中小學圖書館與區公共圖書館通借通還,推進文化系統與教育系統的圖書資源融合走在全國前列。
◎設立港澳子弟班、加強大灣區教育配套
在本區選定條件完備的學校,設立港澳子弟班,為在禪城居住和發展的港澳籍適齡學生提供優質的課程和對接港澳高一級學校的升學出口。
掃一掃加好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