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不在大,有“文”則名。潮州作為廣東的“東大門”,是國家歷史文化名城,為歷代郡、州、路、府的治所,閩、贛、粵韓江流域的商品集散地及海外貿易的始發地。悠久的歷史,獨特的文化,鼎盛的人文,明秀的山水,使之榮膺“嶺海名邦”、 “海濱鄒魯”、潮州文化發祥地之譽。
潮州市委、市政府結合潮州實際,做好“特、精、融”三篇文章,打造沿海經濟帶上的特色精品城市。在這一目標引領之下,潮州堅持“問題導向、系統思維、重點突破”,實施“1+5+2”工作部署,黨的建設有力加強,經濟發展穩中向好,民生質量持續改善,社會保持和諧穩定,在高質量發展征程上邁出堅實步伐。
潮州木雕名譽神州。
美麗鄉村。
潮州文化 融古鑄今
作為“中國民間工藝傳承之都”,潮州無愧于文化古城的稱號,其歷史底蘊深厚,文化產業豐富。著名文化學者王魯湘曾將之與蘇州、徽州并稱為中國三大文化古城。
保存著唐代宮廷燕樂特點的潮州音樂,一曲“宋元遺韻在、清音于今動宮墻”的潮劇,世界首座啟閉式古橋廣濟橋,牌坊林立的牌坊街,千年古剎開元寺……哪一處不是展示了“中原古典文物櫥窗”的獨特風采?
且看一組數據:潮州擁有1345處文物點,含9處全國重點文保單位、26處省級文物保護單位等豐富的文物遺產資源;51項國家、省和市級非遺項目和40多項工藝美術;149名國家、省、市級傳承人和83個市級以上傳承基地、20個非遺展示館……對于潮州而言,特色文化是其個性標簽。
近年來,潮州大力實施“文化+”戰略,全力擦亮“國家歷史文化名城”“中國工藝美術之都”等金字招牌,把深厚的文化底蘊轉化為發展的軟實力和新優勢。中國工藝美術之都博覽園項目開工,世界潮人文旅基地等工程順利推進。通過將潮文化與旅游高度融合,一座具有獨特魅力的“文化古邑、旅游名城”驚艷世人。
鳳凰山勝景。
聞名海內外的牌坊街。
“非遺”手拉壺制作。
柘林港:古“海絲之路”粵東第一港,今成海上牧場。
美麗的潮州城市一角。
特色產業 千帆競發
潮州立足八大特色產業基礎,以陶瓷、食品等優勢傳統產業為突破口,以政策扶持、創新驅動、項目建設、品牌培育等為抓手,大打“特色經濟牌”。堅持走“特”“精”“融”發展之路,全力建設沿海經濟帶上的特色精品城市。
全球最大的日用瓷生產出口基地、全國最大的婚紗禮服生產集聚地,將“中國瓷都”“中國婚紗禮服名城”“中國食品名城”“中國工藝美術之都”等多個“國字號”招牌收入囊中,潮州這一千年古城始終閃耀著制造強市的光芒。
千帆競發,形勢喜人。當前,潮州正推進實施“六大工程”,包括依托陶瓷、食品、婚紗禮服等制造業基礎,大力實施智能化生產應用推廣“一攬子”政策措施,引導支持鼓勵傳統產業實施新一輪技術改造,全力促進制造業加快高質量發展,為傳統產業突出重圍提供轉型升級新路徑,推動“潮州制造”向“潮州智造”蝶變。
作為廣東對接海峽西岸經濟區的“東大門”和“橋頭堡”,潮州是“21世紀海上絲綢之路”的重要節點城市。近年來,潮州還大力發展臨海產業,海洋經濟已成為潮州經濟新的增長點。
與此同時,潮州不斷加快工藝美術行業發展,從歷史走來的諸多工藝美術或從潮州起步,或在潮州落腳。可以預見,科技創新與古老傳統“兩條腿”走路,將讓潮州的產業特色更加多元,更加豐滿,更接地氣。
水秀山明 無雙勝景
作為“最喜愛國內游目的地”,潮州,這座具有1600多年歷史的古城,因誘人的美食、古韻的民宿、精美的工藝等潮文化“火”起來,儼然成了“網紅”打卡城市!
位于古城東面韓江的廣濟橋,始建于南宋乾道七年(1171年),明朝嘉靖九年(1530年)形成“十八梭船廿四洲”的格局。是世界上首例“啟閉式石梁橋”,以其獨特構筑而聞名海內外,被譽為中國“四大古橋”之一。
位于開元路中段的開元鎮國禪寺,建于唐開元二十六年(7385)。該寺擁有漢地佛教最大開間的天王殿、唐代護欄嵌石板、唐代石經幢、宋代青銅鐘,元代隕石香爐等珍貴文物,為粵東首剎。
舊時稱“大街”的牌坊街,現復建有22座表旌地方先賢、名臣循使的石牌坊,是國內罕有的“牌坊街”。看看“七俊”“四進士”, 賞賞“狀元”“榜眼”,你自然會有一種“到底是潮州,真的不一樣”的感覺。
在潮州,引人流連忘返的去處多矣,像韓文公祠、許駙馬府、葫蘆山摩崖石刻、海陽縣學宮、筆架山宋窯、中國瓷都陳列館、濱江長廊等,行走在這個城市里,可說是步換景移,一步踏著一個故事。
南海正漲潮,江天光景好。潮州,定然讓你離開之后還想來,因為它獨具一種動人的魅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