聯系人:舒工
手機:13726017833
qq:64407753
地址:廣東省中山市三鄉鎮烏石村萬里路2號16卡首層
發布時間:2016-12-28 00:00:00
“牢固樹立以人民為中心的發展思想,積極回應人民群眾的期盼和關切,讓全體市民享有更均衡優質的公共服務、更優美宜居的生態環境、更高品質的文化服務、更和諧穩定的社會環境,不斷增強人民群眾的獲得感和幸福感。”
“不患寡而患不均”是中華民族特有的社會心理,也是炎黃子孫對共享的最初理解。自成立之日起,中國共產黨就立志帶領中國人民走共同富裕之路。
“創新、協調、綠色、開放、共享”!2015年,黨的十八屆五中全會首次提出五大發展理念,為我國“十三五”乃至更長時期的發展描繪出新藍圖。
“發展的目的就是要讓人民群眾過上更好的生活!”在率先邁向基本實現社會主義現代化新征程的關鍵時期,市第八次黨代會報告擲地有聲,緊扣時代脈搏,積極回應人民群眾對美好生活的新期待、新要求,響亮地提出統籌協調,共建共享,建設生態宜居之城、文化旅游之城、幸福平安之城、法治之城。
建設生態宜居之城—— 為美麗家園守護青山綠水
“生態文明是發展的基礎。”在生態文明建設方面已然領跑全國的珠海,對建設生態宜居之城不懈追求,矢志不渝。
“黨代會報告明確提出要把珠海建設成為生態宜居之城,這對珠海的生態環保工作提出了更高標準、更嚴要求。”市環保局局長張經緯代表表示,站在“十三五”的新開端,珠海將在推動生態文明建設的道路上,站位更高,視野更遠,把珠海建設成“看得見山,望得見水,記得住鄉愁”的綠色之城、生態之城、宜居之城,給子孫后代留下天藍、地綠、水凈的美麗家園。
“十二五”期間,我市順利通過國家環境保護模范城市復核,被譽為全國“標桿”。張經緯表示,今后珠海將始終堅持生態優先,堅持綠色發展理念,推進生態與發展共贏、城市與鄉村共進、富裕與文明共享,繼續走在全國全省前列。
未來五年,珠海迎來多重難得機遇,但仍存在一些生態薄弱環節和環境短板問題,環境保護和生態建設工作機遇與挑戰并存。
“幸運的是,珠海目前環境質量改善的理念全面樹立,進入堅定期,形成全社會保護環境的強大合力,為加快解決復雜環境問題創造了有力條件。”張經緯表示,新《環境保護法》落地實施,也為環境保護工作提供有力武器,環境違法成本的大幅提高倒逼企業遵紀守法,促進企業淘汰落后裝備,由原先被動守法變為主動守法。
圍繞本次黨代會提出的具體建設目標,張經緯表示,未來五年,我市生態環保工作的總體思路是,以生態文明建設為統領,堅持綠色發展理念,夯實“生態保護紅線、環境質量基線、排放總量上限、環境安全底線”,全面提升環境保護的管控、治理、服務水平與能力,為率先建成小康社會和建設“美麗珠海”奠定堅實環境基礎。
具體而言,將加大力度抓住水、大氣、土壤三個重點,牢牢扭住環境質量這個核心,全面整治城市黑臭水體,完善垃圾、污水處理設施建設,切實解決歷史欠賬問題,推廣綠色建設,發展循環經濟,加快治理突出環境問題,持續提升我市的環境質量。力爭到2020年,主要污染物排放持續穩定下降,大氣環境質量持續改善,空氣質量全面穩定達到國家空氣質量二級標準,水環境質量全面提升,土壤環境質量總體保持穩定,生態系統穩定性增強,環境風險得到有效管控,環境監管能力顯著提升,基本實現環境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生態文明制度體系逐步完善,生態文明建設示范工作取得重大進展,人民群眾對優質生態產品的獲得感顯著增強。環境安全防控體系逐步完善,環境監管能力顯著增強,環境保護基礎設施持續投入建設。
張經緯表示,珠海還將繼續在生態文明機制體制創新方面不斷積極探索,在生態責任追究、生態補償、排污權交易等方面積累更多經驗。
西部生態新城是我市未來生態文明建設的重點和亮點。斗門區委書記周海金代表表示,斗門城市建設將高標準規劃,凸顯宜居要求,打造低碳、智慧、生態、濱水、宜居之城。同時,結合新農村建設,進一步提升農村人居環境。
珠海是百島之市,來自海島建設一線的萬山鎮委書記劉苑平代表認為,黨代會報告設定的目標接地氣、有特色,讓基層的代表感到特別鼓舞、振奮,“我們將按報告的要求,在生態保護中發展,按規劃要求發展,堅持系統謀劃、科學發展、穩步推進。我們有信心、有決心,在完成黨代會報告提出的目標任務中做出我們海島鎮的一份貢獻。”
建設文化旅游之城—— 讓市民樂享 游客樂游
在全市第八次黨代會上,“共建共享”成為了關鍵詞之一。其中,建設文化旅游之城提出要積極推進文化建設,把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融入城市治理全過程,進一步弘揚嶺南傳統文化與特區現代文化,加強公民道德建設,提升文明素質,形成開放、創新、包容、向上的主流文化。
記者了解到,我市近年來以建設文化強市為目標,以文化惠民為導向,文化發展煥發勃勃生機。相繼建成“一院兩館”,全市312個村居100%建成村居文化中心,建成數字農家書屋316家,實現100%全覆蓋。讓城鄉市民共享了文化發展成果,歸屬感、認同感、幸福感進一步提升。
但在市文化體育旅游局局長王玲萍看來,僅有“陣地”還不夠,必須要讓居民市民發揮“主人翁”精神,充分參與、建設、共享。這也是公共文化設施建設和基層文化活動的“牛鼻子”。2016年,我市舉辦了歷時近半年的市民藝術節。各項賽事都是以村居為基礎開始組織、評選,廣泛地調動了群眾的積極性,讓更多的市民在家門口參加、享受文化盛宴,并吸引了不少港澳文藝愛好者參與。與此同時,還將四年一屆的珠海市運動會,改為每年一屆的“珠海市民健身運動會”。從1月一直持續到12月底。此外,還創新了“群眾點單,社區接單,志愿者服務”的模式,各類基層文化場館開展群眾活動千余場。通過豐富的活動,讓市、區、街鎮、村居的文體設施都“活”了起來。
根據日前公示的《珠海市公共文化設施規劃》,未來我市將構建起具有珠海特色、符合群眾需求、服務水平全國領先的現代公共文化服務體系,率先實現公共文化服務均等化。具體包括打造特色海濱公共文化帶;完善以市級設施為標志、以區級設施為帶動、以鎮街級設施為紐帶、以社區(村)級設施為基底”的四級公共文化設施網絡;把優質公共文化資源向西部地區和農村地區傾斜;新增17處市級公共文化設施;實現24小時自助圖書館借閱全覆蓋等等。讓全體市民享有更均衡優質的文化服務,不斷增強市民的獲得感和幸福感。
而作為首批“國家全域旅游示范區”創建城市,珠海旅游業也在逐步轉型升級。《珠海市旅游發展總體規劃修編》將我市旅游發展總體定位為“與港澳共建國際休閑旅游目的地”。
“全域旅游應該在全域之內處處是景區,人人是旅游的建設者、參與者、推薦者。”王玲萍表示,珠海將重點打造市民和游客共享的旅游區和旅游項目,升級培育海洋海島、主題公園、商務會展、節慶賽事等四大世界級產品;豐富優化四大地域特色產品,包括都市休閑、文化旅游、鄉村旅游以及溫泉旅游;積極發展多個專項產品,其中有低空飛行、郵輪游艇、健康醫療、研學旅行、生態旅游等。在提升自身旅游實力的同時,以橫琴旅游改革創新示范區為先導,帶動城市加大基礎設施和公共服務體系的建設,完善整個旅游環境、秩序。而《珠海經濟特區旅游條例》也在制定中,預計明年將通過立法。
此外,中國國際馬戲節、珠海WTA超級精英賽、珠海莫扎特青少年音樂比賽、珠海國際沙灘音樂節、北山音樂節等一系列的品牌城市活動,吸引了更多港澳居民和珠三角乃至全國游客參與。王玲萍表示,未來將進一步創新工作思路和方法,搶抓機遇,在大橋時代積極促進珠港澳開放交流,扎實推進各項工作,讓市民樂享,游客樂游。
建設法治之城—— 提高司法公信力 讓群眾感受公正
要實現黨代會提出的今后五年主要目標任務,離不開法治的保障和支撐。
黨代會報告提出建設法治之城。要全面推進依法治市,強化科學立法、嚴格執法、公正司法、全民守法,全市人民共建共享法治之城。堅持法定職責必須為、法無授權不可為,依法設定權力、行使權力、制約權力、監督權力,推進公共決策科學化、法治化,率先建成法治政府。深化行政執法體制改革,完善“兩法銜接”機制,促進依法行政。落實司法體制改革各項要求,確保公正司法,發揮懲惡揚善功能,維護社會公平正義。
“從法院受理案件情況來看,珠海行政首長出庭率從五年前的10%上升至現在的60%,行政首長出庭應訴率走在全省前列,政府的法治意識逐步增強。”市中級人民法院院長黃炯猛代表認為,黨代會報告提出要“建設法治之城”,這是珠海走向全面法治的重要部署。
黃炯猛表示,黨代會報告提出要發揮橫琴自貿試驗片區示范引領作用,強調要建設法治化、國際化、便利化營商環境,這不僅是對橫琴而言,全市都需要營造良好的法治化環境。“營商環境”的內涵豐富,主要包括三方面內容:基礎設施建設的硬環境、服務水平的軟環境、良好的法治環境。
如何發揮司法職能作用,營造良好的法治環境?黃炯猛表示,要落實好司法體制改革的要求,把司法責任制改革與檢察人員分類管理、完善職業保障、規范整合內設機構等改革舉措統籌推進,進一步提高司法公信力,努力讓人民群眾在每一個司法案件中感受到公平正義。要營造良好的外部投資環境,加大知識產權保護力度,香洲區法院、高新區知識產權法庭統一受理橫琴法院以外的所有知識產權案件。圍繞供給側結構性改革提供服務,設立破產審判機構,加大信用懲戒力度,完善黑名單制度,最大限度實現申請人的勝訴權益,為珠海經濟社會發展提供良好、公平、文明的法治環境。
掃一掃加好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