聯系人:舒工
手機:13726017833
qq:64407753
地址:廣東省中山市三鄉鎮烏石村萬里路2號16卡首層
發布時間:2017-02-13 00:00:00
2017年是珠海市與怒江州結對幫扶的重要一年。珠海市委市政府去年底印發的《珠海市對口怒江州東西部扶貧協作工作實施意見》中要求:“加強文化交流,依托珠海大劇院,組織怒江州民族歌舞團等文藝團體來珠海演出。”
早春2月,在萬物復蘇,充滿生機的季節,怒江州民族文化工作團帶著全州54萬各族同胞的深情厚誼,來到珠海,參加由中共怒江州委宣傳部、中共珠海市委宣傳部主辦的《江海情·攜手行》怒江-珠海歌舞展演,走進橫琴新區、香洲區的社區文化廣場,走進斗門區第十三屆民間藝術大巡游,并將于2月12、13日一連兩晚走進珠海大劇院。怒水歡歌喜結“江海”情,文化交流的浸透力,最是潤物無聲。
絢麗的民族色彩
“‘江海情·攜手行’,朋友們,現在閃亮登場的是云南省怒江州民族文化工作團帶來的《傈僳歡歌》表演方陣……”2月11日上午,正在進行的斗門區第十三屆民間藝術大巡游,主持人播報聲剛剛落下,身穿鮮艷奪目、圖案獨特的多民族服裝的怒江州民族文化工作團甫一亮相,圍觀觀眾情不自禁地發出贊嘆聲,手機、相機“咔嚓聲”不斷,大家都熱切地要留住這一精彩鏡頭。這也許是人們頭一次親眼欣賞到來自云南怒江的多民族的別樣風采,同時也是來自怒江的客人們頭一次體驗到珠海本土民間藝術的特色……珠海和怒江人之間的情誼,就在這藝術的交流中靜深流淌。
類似這樣的場景,在2月10日怒江州民族文化工作團走進珠海社區文化廣場的兩場展演中也處處可見。神奇美麗的怒江被譽為“東方大峽谷”,可與美國的科羅拉多大峽谷相媲美,在這片古老的土地上生活著以“傈僳族、怒族、獨龍族、普米族”為主體的22個少數民族,在漫長的生產生活中,各民族和睦相處,團結奮進,在發展進步的歷史進程中,創造了豐富璀璨的民族民間文化藝術,成為人類藝術寶庫中一朵鮮艷的奇葩。而作為唯一一支集專業和傳承怒江民族文化為一身的文藝表演團體,怒江州民族文化工作團少數民族文藝工作者帶來的多民族舞蹈,把怒江民族文化的精髓帶到了珠海群眾的眼前。在橫琴新區、在香洲區、在斗門區,欣賞過他們表演的人們無不嘖嘖稱奇。
“請大家跟我學傈僳族語說‘新年好’……”傈僳族三人組合獵人組合的帥哥在臺上熱情地用傈僳族語向現場觀眾問候“新年好”,沒想到引來臺下一片“跟學”聲。被逗樂的傈僳族主持人和新蘭更向現場觀眾許老太太求教粵語說“新年好”,這位橫琴居民老太太因此獲得一份特別的禮物——傈僳族民族樂器“迪哩圖”,老太太樂得笑逐顏開……類似的珠海、怒江互動,在社區文化展演中穿插出現,彼此之間的情誼迅速升溫。
兩地藝術交融
文化藝術交流給人帶來的心靈觸動是微妙的。這份微妙的心靈觸動,同樣也波動了怒江州民族文化工作團的演員們。
“看!那外國人演奏的長笛我們也學過呢。”說這話的是傈僳族姑娘李玲。她身穿普米族服裝準備演出,按捺不住好奇,就跑到演出現場的音控臺附近欣賞一把臺上正在演出的長隆海洋王國管樂團的節目。李玲16歲就考進了怒江州民族文化工作團,在團里她不僅當一名舞蹈演員,更系統地接受過包括長笛在內的西洋樂器的培訓。第一次來到珠海,這里的一切對于李玲和她的小伙伴而言都是新鮮的。“哎呀,我好喜歡(珠海)這里,葉子綠綠的,花開得那么好,還有大海!”說起對珠海的第一感受,李玲漂亮的臉上露出純真的笑容。小伙伴們也七嘴八舌地說出自己的感受,“我們傈僳族有自己的春節 ,就是每年陽歷12月20日的‘闊時’節,但是我們也會過漢族的春節和元宵節。”“珠海人過元宵節很有意思,民間藝術大巡游很熱鬧,希望以后還能來珠海過元宵節!”“我們怒族過元宵的時候也吃湯圓,歡迎來做客!”……
此次展演活動,珠海本地方的藝術團體也加入,與怒江的藝術家們同臺演出交流。在橫琴新區的演出,橫琴社區舞蹈隊上演葡國土風舞,長隆海洋王國管樂團管樂齊奏,還有小丑幽默??;在香洲區的演出,香洲區優秀文藝團體翠香藝術團的原創舞蹈作品《伶人往事》和二胡獨奏《新賽馬》,香洲區海之夢藝術團表演的原創嶺南特色舞蹈《蠔女笠影》,等等。參與演出的橫琴文藝愛好者孫健的話代表了很多參演珠海演員的心聲:“這次看到怒江帶來這么精彩的歌舞,還能夠跟怒江的帥哥美女們同臺演出,我對怒江產生了很美好的向往,希望以后能有機會到怒江去走一走,看一看。”
多方位文化合作
“到珠海來舞一段”。“去怒江看一看”。記者在跟蹤采訪本次怒江-珠海歌舞展演交流活動中聽得最多的就是上面兩句話。
怒江州文體廣電和新聞出版局副局長楊賡源在接受記者采訪時說,“我們期望通過此次演出,加強兩地的文化藝術交流,并借助珠海的地域優勢和國際化的交流宣傳平臺,擴大怒江的民族文化宣傳和交流,充分展示怒江各民族絢麗多姿的文化藝術,以此提高怒江的宣傳面,提高怒江的知名度,美譽度。”
怒江脫貧意如江,珠海幫扶情似海。兩地之間的文化交流,正在拉開多彩的序幕。記者從珠海市文化體育旅游局了解到,兩地旅游文化體育主管部門將簽訂旅游文化體育產業戰略合作協議,建立協作機制,加強兩地文化體育旅游主管部門、文化體育旅游企業、新聞媒體的互動和溝通協作,為怒江州文化、旅游項目招商和宣傳推廣爭取更多支持。除了正在進行的怒江-珠海歌舞展演等文化藝術交流系列活動外,還將進一步加強文化站等基礎設施建設以及文藝人才的培訓,同時加強體育健身活動設施建設,還策劃推介怒江旅游。在珠海舉辦怒江文化月、怒江美食節、旅游文化產品展等活動。怒江的少數民族風貌和壯美的山河風光極具吸引力,兩地將建立聯合旅游推廣機制,加大怒江旅游品牌和線路的營銷,特別是利用珠海與香港、澳門、廣州、深圳、中山、江門等城市旅游聯盟平臺,推廣怒江旅游等等。 本報記者 陳素璧
多姿多彩的怒江民族歌舞
此次蒞臨珠海開展展演交流的怒江州民族文化工作團,是怒江唯一一支集專業和傳承怒江民族文化為一身的文藝表演團體。2月10日他們走進珠海橫琴新區、香洲區為珠海的社區居民演出,2月11日更參加斗門區第十三屆民間藝術大巡游,已經讓許多觀眾驚艷贊奇。即將在今晚和明晚在珠海大劇院上演的《江海情·攜手行》怒江、珠海歌舞展演,濃縮了怒江鮮艷奪目的民族藝術。
2月11日下午,剛剛參加完斗門區第十三屆民間藝術大巡游的怒江州民族文化工作團來到珠海大劇院走臺彩排,為今天晚上的展演做準備。記者采訪了怒江州文體廣電和新聞出版局調研員、怒江州民族文化工作團團長和英賢,“在古老而神奇美麗的怒江土地上,生活著以‘傈僳族、怒族、獨龍族、普米族’為主體的22個少數民族,在發展進步的歷史進程中,創造了豐富璀璨的民族民間文化藝術,成為人類藝術寶庫中一朵鮮艷的奇葩。”和英賢簡要介紹了怒江民族舞蹈藝術的主要特色。
★傈僳族舞蹈《起奔傳情》
和英賢說,怒江州少數民族人口比例占總人口的92.2%,其中傈僳族占51.6%,怒江州是中國唯一的傈僳族自治州。
傈僳漢子手中總有一把隨身攜帶的“起奔”,這是傈僳族民族彈撥樂器……傈僳族舞蹈《起奔傳情》中,傈僳族漢子姑娘用他們的歌聲和舞步,在迎接來自五湖四海的賓朋。
★獨龍族舞蹈《多情獨龍江》
獨龍族是怒江州獨有的少數民族。和英賢介紹說,過去,獨龍人沒有統一的族稱,新中國成立后,根據本民族的意愿,將其自稱“獨龍”作為民族稱謂。
獨龍族舞蹈《多情獨龍江》,展現的是一幅壯美的民族生活景象。
★怒族舞蹈《幸福的吶喊》
怒族也是怒江州特有的少數民族。和英賢介紹說,怒族分為兩個支系,他們在這片神奇古老的土地上創造了新石器文化和青銅器文化,更創造了豐富多彩的民族民間文化藝術,舞蹈《幸福的吶喊》濃縮了怒族的舞蹈藝術。
和英賢特別介紹一件怒族傳統民間吹奏樂器——“哩姆”,就是漢語“直笛”的意思。和英賢說,傳統的直笛只有我們的手掌大小,有四個音孔,為了讓直笛的音色更好更完美,怒族演奏家方新把傳統的直笛完善和改良,使其音域更廣、音色更完美,今晚方新將用民族器樂直笛獨奏一曲《思鄉情》。
★普米族舞蹈《跳龍》
普米族是生活在怒江境內的四個主體民族之一。歷史上普米族人曾過著逐水草而生的游牧生活,在怒江定居下來以后,在長期的生產生活中形成自己獨特的文化。普米族是大山的兒女,他們有著大山一樣粗獷豪放的性格,通過欣賞普米族舞蹈《跳龍》,可以體會到火辣辣的普米揮灑豪情。
★兩位著名歌唱家
和英賢還特別推薦觀眾關注兩名從怒江州走出來的歌唱家,普米族歌唱家、怒江旅游形象大使茸芭莘那。茸芭莘那是全國政協委員、國家一級演員,曾獲第十二屆CCTV全國青年歌手大賽民族唱法組銅獎;2006年中央電視臺《星光大道》年度總冠軍;2013年隨習主席首訪俄羅斯,演唱代表作《怒江大小調》。茸芭莘那將在珠海大劇院唱響《怒江大小調》《比歌里唱得還要好》等歌曲。
獨龍族的阿普薩薩是深受歌迷喜愛的實力派歌手,他是全國青聯委員,全國文化先進個人。阿普薩薩曾獲2012年江西衛視《中國紅歌會》年度總冠軍,登上央視蛇年春晚演唱《山路十八彎》, 此次在珠海大劇院的舞臺上,阿普薩薩將演唱《鳳凰花開》《慶豐收》等歌曲。
掃一掃加好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