聯系人:舒工
手機:13726017833
qq:64407753
地址:廣東省中山市三鄉鎮烏石村萬里路2號16卡首層
發布時間:2017-08-29 00:00:00
8月27日,中共中央總書記、國家主席、中央軍委主席習近平在天津會見了全國群眾體育先進單位、先進個人代表和全國體育系統先進集體、先進工作者代表以及在本屆全運會群眾比賽項目中獲獎的運動員代表,并發表重要講話。珠海市文化體育旅游局、珠海市體育總會、香洲區前山街道辦、斗門區體育局獲全國先進單位稱號,皮小軍、蘇錦靈、張壯歡獲全國先進個人稱號。珠海市代表皮小軍同志在天津接受總書記表彰。近年來,珠海市以體育強市為目標,大力發展群眾體育,提前實現了國家十三五全民健身公共服務四大指標,全市基層體育健身設施基本達到全覆蓋,基本實現“城市10分鐘體育健身圈”和“鄉村十里體育健身圈”。
一、以政策為引領,加強體育強市頂層設計
按照國家、廣東省體育事業發展“十三五”規劃,結合珠海市實際,編制了《珠海市“十三五”體育發展規劃》《珠海市體育發展五年行動計劃》《珠海市濱海運動休閑旅游規劃》《珠海市“十三五”體育產業專項規劃》《珠海市“十三五”足球改革發展專項規劃》《珠海市體育運動場地設施專項規劃》等系列規劃,提出發展“現代運動休閑產業”的新概念和業態創新,打造國際濱海運動休閑旅游目的地,濱海運動休閑旅游占旅游業比重達到20%,形成未來珠海體育發展的核心競爭力。出臺了《珠海市全民健身實施計劃(2016—2020年)》、《珠海市人民政府辦公室關于加快發展健身休閑產業的實施意見》。珠海市成為全國首個出臺《關于加快發展健身休閑產業的實施意見》的城市,《中國體育報》專門進行了報道。這一系列規劃及實施意見的制定,進一步明確了新周期珠海市體育事業的總體戰略布局,為建設體育強市、健康珠海提供有力政策保障。通過規劃先行,引領全市體育工作,引導扶持更多社會力量參與發展體育事業和體育產業,有力促進珠海市體育事業和體育產業發展。
二、以體育場地建設為基礎,滿足人民群眾健身需求
以“建設群眾身邊的體育場地”為目標,把社區體育公園建設作為創建全國文明城市、全國生態文明示范市、建設宜居城市和轉變體育發展方式的重要抓手。針對廣大群眾日益增長的健身休閑娛樂需求與文化體育設施缺乏的矛盾,借鑒國內外先進經驗,率先探索社區體育公園建設新模式,加快構建現代公共文化服務體系。在規劃中發揮政府規劃、部門協同、上下合力的積極作用,在建設中堅持科學選址,凸顯以人為本規劃理念;在管理中堅持政府主導,探索多元化管理的場地設施管理模式;在使用中堅持全天候免費開放,極大滿足了人民群眾健身需求。目前,全市已建成177個社區體育公園,社區體育公園與綠道網連接起來,構成點、線、面結合的綠色低碳立體全民健身場地網絡。社區體育公園建設成為珠海城市特色,在全國處于領先地位,獲得“中國人居環境范例獎”。同時,推動體育場館設施開放利用,全市社區體育公園、行政村、鎮(街)體育設施,全部免費對市民開放,將公共體育設施最大限度地服務于廣大民眾。全市基層體育健身設施基本達到全覆蓋,人均體育場地面積達到2.5平方米以上,基本實現“城市10分鐘體育健身圈”和“鄉村十里體育健身圈”。
三、以社會體育組織為抓手,進一步轉變政府職能
珠海市積極推動社會組織的發展,鼓勵成立社會組織;鼓勵一業多會、公開競爭;鼓勵社會組織深入社區、辦老百姓身邊的組織;在市體育總會牽頭下,建立同項目聯盟,推動項目的健康發展;推動社會組織去行政化,發揮社會職能。為進一步轉變政府職能和提高行政效能,根據廣東省政府粵府〔2012〕48號文件精神,珠海市體育職能部門按照管辦分離的要求,進行工作職能改變。積極將全市各類群眾體育公共事務,通過政府購買服務的形式,轉移各類體育社會組織承擔。全市每年委托各類社會組織舉行各類全民健身活動近100余項,參與人數達10萬人次。為了規范管理,從2015年開始經報請市政府批準,由市體育總會、市殘疾人聯合會等單位聯合主辦市民健身運動會,所有60多項賽事活動全部交由社會組織承辦,向小政府大社會的目標又跨出了一大步。
四、以科學健身為保障,完善公共體育服務機制
一是完善市、區兩級體質測定與運動健身指導站建設。依托市體科所成立市國民體質監測中心,配備體質監測車,建立珠海市體質測定與運動健身指導站,開展國民體質監測工作。每年為不同年齡段、不同人群免費進行體質測試約800人次,為市民健身提供科學依據。二是廣泛開展全民健身志愿服務。建立《全民健身志愿服務長效化機制工作方案》,結合“全民健身日”、“體育節”、“南粵幸福周”和節假日等時間節點,整合社會體育指導員、教練員、體育工作者等全民健身志愿服務力量資源,在全市各晨晚練點、廣場等廣泛開展全民健身指導及志愿服務活動。同時計劃與北師大運動休閑學院合作,成立全民健身發展中心,建立社會體育指導員培訓基地。在各社區、健身網點建立社會體育指導員服務站,提高社會體育指導員上崗率。三是積極組織培訓社會體育指導員。目前全市已培養各級社會體育指導員5000多名,并積極選派優秀指導員積極參加省舉辦的各類體育指導員培訓工作。四是不斷加大健身氣功的推廣和普及力度。開展健身氣功進單位、進企業、進學校、進社區活動,每年定期舉行全國百城千村健身氣功交流賽(珠海站),積極參加省體育局組織的健身氣功站點聯賽和健身氣功交流培訓活動。截止到2016年底,珠海市共建有44個健身氣功站點,經常習練健身氣功人員達3000多人,有力的提高了群眾身體素質。
五、以群眾賽事活動為推動,促進全民健身活動開展
以廣泛開展面向基層、小型多樣的全民健身活動為主要內容,精心組織舉辦珠海國際龍舟賽、珠海市體育節、8月8日全民健身日以及南粵幸福節等主題活動。充分發揮各單項體育運動協會以及其他社會體育團體和單位在組織開展全民健身活動方面的資源優勢和作用,進一步整合資源,推廣經驗,不斷豐富活動內容和規范活動組織形式,共同把主題活動做大做強,擴大影響,形成相對固定的全民健身活動體系。從2015年開始,將原來四年一屆的市運會改革,改為每年舉辦一屆“市民健身運動會”并制度化。這項改革將過去零散的體育賽事活動進行了整合分類,采用統一的形象標識,并加以宣傳引導,使年初有活動計劃,年中有跟進報道,年尾有成績公告。以政府指導、社會辦賽的模式,實現全年度、全年齡、全項目、全人群四個方面的全覆蓋,打造真正老百姓身邊的運動會。發揮綠道體育優勢,打造群體活動特色品牌。充分利用珠海市的綠道體育資源,積極組織開展綠道體育健身與活動,引導廣大市民參加休閑綠道體育健身活動。如:“世界無車日”珠、澳綠道自行車騎游活動、百里愛心綠道徒步綠道輪滑、太極拳表演活動等特色體育活動。
六、以加大投入為保障,促進全民健身工作順利開展
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視體育工作,把體育事業和產業的發展納入珠海市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規劃、政府工作報告,列入十項民生實事,經費納入全市財政預算。近年來珠海市的財政經費和體育彩票公益金均安排專項經費支持全民健身工作的開展。其中體育彩票專項資金,按照《廣東省省級體育彩票公益金管理辦法》群眾體育的比例不低于70%的原則,逐年加大體育彩票對群眾體育(含青少年體育)的投入力度,保證各項全民健身工作的順利開展。
掃一掃加好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