聯系人:舒工
手機:13726017833
qq:64407753
地址:廣東省中山市三鄉鎮烏石村萬里路2號16卡首層
發布時間:2018-06-28 00:00:00
今年6月9日是我國“文化和自然遺產日”,珠海市認真貫徹落實習近平總書記十九大報告中關于“堅定文化自信,推動社會主義文化繁榮興盛”、“加強文物保護利用和文化遺產保護傳承”的要求,圍繞“多彩非遺,美好生活”、“文化遺產的傳播與傳承”的年度主題,舉辦了系列宣傳、體驗活動。
“文化與自然遺產日”系列活動啟動儀式暨非遺進校園展演于6月3日在珠海城建海韻城廣場舉行,活動包括非遺進校園展演、非遺成果圖片展。非遺進校園展演由市文化體育旅游局和市教育局聯合現場遴選進校園的優秀非遺傳承節目參加,通過非遺進校園展演活動,弘揚優秀傳統文化,展示近年來我市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傳承進校園成果,增強青少年保護、傳承傳統文化意識;非遺成果圖片展使用文字、圖片的形式展示我市近幾年來非物質文化遺產挖掘、保護、傳承及利用的成果;同時開展《中華人民共和國非物質文化遺產法》《廣東省傳統工藝振興計劃》等法律、政策的宣傳。
6月16日下午,斗門區博物館舉辦主題為“文化遺產的傳播與傳承”系列宣傳活動,活動內容有“我眼中的斗門”攝影比賽頒獎及作品展覽,經典誦讀、草編、剪紙、竹簡寫家訓,有獎知識問答等,現場發放了《中華人民共和國文物保護法》、《中華人民共和國非物質文化遺產法》等宣傳資料,吸引了近百個親子家庭走進區博物館參加活動。
“我眼中的斗門”攝影比賽頒獎儀式揭開了斗門區“文化遺產的傳播與傳承”宣傳活動的帷幕。活動現場,來自斗門實驗二小的一群學生身穿傳統服飾,在舞臺上表演經典誦讀,洋洋盈耳的讀書聲沁人心脾。另一群穿漢服、扎頭巾的孩子參加竹簡寫家訓活動,一筆一畫,有模有樣。喜歡“動手”的家長和孩子學習草編和剪紙手藝,對自己完成的作品愛不釋手;喜歡動腦的小朋友踴躍參與《尋找遺失的村莊》席湖版畫展有獎知識問答,贏取獎品,現場氣氛活躍。
2018年6月18日,第九屆珠海高新區非遺文化節暨淇澳端午祈福巡游活動在省級文物保護單位蘇兆征故居、淇澳島抗英遺址所在的淇澳島成功舉辦。現場在蘇兆征紀念廣場舞臺以廣東省非物質文化遺產代表作中秋對歌會為基礎創作的歌曲《新編牛歌》、有以市級非物質文化遺產代表作名錄唐家灣茶果為元素創編的舞蹈《吃茶果啰》等非遺節目輪番上演。9時30分,淇澳端午祈福巡游正式開始,在鏗鏘的鼓樂聲中,威武的金龍、剛勁的醒獅、身著傳統服飾的村民手持金壺在前引路,村民們抬著放置水潮爺爺、天后娘娘、蔡二將軍、諸葛亮等七尊菩薩的兩頂轎子、五生五熟供品的供桌和各式旗色從市級文物保護單位淇澳祖廟出發,經過了省級文物保護單位白石街、土炮臺、天后宮等,巡游隊伍中還有身著長衫的老人,沿途派發平安米、平安茶、平安符和祛百病酒。活動現場不僅有淇澳端午祈福巡游,還通過近距離體驗唐家灣茶果、唐家麥記餅藝、藥線灸等非遺項目,觀看高新區非遺圖文展示等多種方式,讓市民、游客朋友感知、了解到高新區的非遺文化資源,提升非遺活動的參與感、獲得感。
文化是民族賴以生存的根基,文化遺產蘊含著中華民族特有的精神價值,體現著中華民族的生命力和創造力,是各民族智慧的結晶,也是全人類文明的瑰寶。通過展示我市文物保護利用和文化遺產保護傳承取得的成績,增強了公眾對文化遺產的了解和關注,營造全社會認識文化遺產、保護文化遺產的氛圍,弘揚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共享時代美好生活。
掃一掃加好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