聯系人:舒工
手機:13726017833
qq:64407753
地址:廣東省中山市三鄉鎮烏石村萬里路2號16卡首層
發布時間:2019-06-21 00:00:00
![]() |
![]() |
盡管中國人練習冰雪運動古已有之,但現代冰雪裝備器材生產卻遲遲起步。近幾年國內冰雪運動飛速發展,冰雪裝備市場卻已被進口品牌占領。成熟的技術、可靠的品質、多年的口碑鑄就了國人對進口品牌的信賴,才起步的中國冰雪裝備器材生產想要生存發展,必須突破冰封,打破進口品牌的“百年堅冰”。
日前工業和信息化部、國家體育總局等九部門聯合印發《冰雪裝備器材產業發展行動計劃(2019-2022年)》(下稱:行動計劃),提出到2022年,中國冰雪裝備器材產業年銷售收入超過200億元,年均增速在20%以上,開發一批物美質優的大眾冰雪裝備器材和北京冬奧會亟需裝備,大幅提升供給能力,建立較為完善的綜合標準化體系,培育一批具有國際競爭力的企業和知名品牌,創建若干特色產業園區,初步形成具備高質量發展基礎的冰雪裝備器材產業體系。北京冬奧組委秘書長韓子榮在此前的《北京2022年冬奧會和冬殘奧會遺產戰略計劃》發布會上表示,2022年北京冬奧會遺產體現在經濟上是推動中國冰雪產業發展,培育和造就一批中國冰雪企業,推動科技進步,帶動科技成果轉化。為企業搭建平臺,帶動中小企業發展。
中國并非從未有過能與進口品牌抗衡的裝備生產商,許多進口品牌都有著幾十年的歷史,中國曾經也有這樣的企業,但在種種因素影響下,許多國產裝備品牌消失了。黑龍的發展軌跡是中國冰雪裝備器材生產商曾經輝煌的縮影,黑龍有著60多年的歷史,曾被指定為國家冰刀、冰鞋配套生產的唯一定點廠家,是世界上最大的綜合性冰上體育器材生產企業,但現在的知名度遠不如歷史更短的進口品牌。“盡管有一段時間的沉寂,國外品牌在進步我們在停滯不前,但差距其實并非望塵莫及。現在我們乘著冬奧的春風重新歸來,為了縮小差距做出了許多改變。黑龍長期的發展戰略規劃非常契合《行動計劃》,我們可以按照上面的要求,與國家的相關部門,相關的產業協同發展。”黑龍公司總經理單志宏說。
工信部相關負責人表示目前我國冰雪裝備器材產業尚處于起步發展階段,面臨研發攻堅難度大、技術標準體系不完善、產業體系亟待優化等突出問題,迫切需要加強產業頂層設計,通過政策引導和支持,充分激發市場主體活力,促進產業高質量發展。面對目前的整體冰雪裝備規模較小、依靠進口產品等現狀,北京體育大學體育商學院副院長林顯鵬提出因為獨立做裝備研發的難度較大,可與國外冰雪裝備公司合作,采取收購或合資、建立股份制等多種方式,引進國外技術并吃透技術。另外可以通過購買國產裝備的政策補貼來激活國內市場,多種方式共同推進國內冰雪裝備制造業發展。
北京卡賓滑雪體育發展有限公司總裁、《中國滑雪產業白皮書》作者之一伍斌認為進口品牌并未完全占領中國市場,中國冰雪裝備器材生產商可以深耕市場,找出空白點,實現差異化競爭。“進口品牌畢竟是國外企業生產,不一定完全符合中國市場需求。”卡賓于2016年收購了國產第一個自主研發的壓雪車品牌悍牛壓雪車,伍斌認為,在中國的742家雪場中,絕大部分是中小型的滑雪場,一個小型雪場總投資額可能在3000-5000萬,但是一臺進口的壓雪車往往會賣到300-400萬。如果購買進口產品,壓雪車占總投資的比重過大,所以價格更低又能夠滿足小雪場的基本功能的國產壓雪車更符合國內市場的需求。
“帶動三億人參與冰雪運動”正在縱深推進,中國冰雪市場無疑是一塊巨大的蛋糕。如今《行動計劃》發布,“破冰”號角已經吹響,就裝備研發生產周期而言,中國品牌如何借冬奧的東風在盡快抓住機遇,突破“堅冰”,并在后冬奧時代仍然能夠繼續生存發展,還需要多方共同努力。(轉自6月21日《中國體育報》07版)
掃一掃加好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