聯系人:舒工
手機:13726017833
qq:64407753
地址:廣東省中山市三鄉鎮烏石村萬里路2號16卡首層
發布時間:2018-05-07 20:55:33
記者:王輝 吳春熠 52場馬拉松賽, 參賽人數逾26萬人……4月15日,我國馬拉松發展史上這個“里程碑”式數字的出現,創造了國內馬拉松同一天辦賽的新紀錄。 近幾年,用如火如荼形容中國馬拉松的熱度可謂恰如其分,根據中國田徑協會發布的數據顯示,2017年全國各地舉辦的馬拉松以及相關賽事達1100場,參賽人次近500萬人,較2016年增長78%。隨著這項運動在民間的興起,在賽事數量和參賽人數屢創新高的背后,賽事服務也在為跑友需求不斷“加碼”。 專業凸顯 賽事升級進入新時代 在去年全國舉辦的1100場規模賽事中,經中國田徑協會認證的A類賽事達223場,B類賽事有33場。辦賽規模上不僅7年增長50倍,賽事質量也得到顯著提升。目前,已有12個賽事獲得國際田聯標牌賽事稱號。 賽事升級不僅提高了參賽者的準入門檻,也帶來了前所未有的關注度和參與度。以2017年北京馬拉松為例,盡管設置了A、B類選手的資格準入,但在加入了亞洲大滿貫賽事后,報名人數依然激增至10萬人,中簽率更是分別只有45%和10%。專業也意味著更高品質的賽事運營和服務配備。 梯次配置 優化賽事金字塔體系 近年來,我國的馬拉松賽事呈現持續井噴態勢。和路跑產業發達的美國相比,雖然在場次和人數上仍存在一定差距,但同時也具有巨大的增長空間。 據美國跑步協會數據顯示,2016年全美路跑完賽者人數近1700萬,路跑賽事總計30400場。記者通過梳理發現,屬于競技體育范疇的全程馬拉松達1100場,只占到其中的4%,而半程馬拉松、10公里賽和5公里賽占比則分別達到了9%、14%和56%。從中不難發現,距離越短的賽事,數量上越多,賽事設置大致呈現金字塔結構。毫無疑問,這樣的賽事體系構成也更能吸引各年齡層、各水平段的路跑愛好者,最大限度地滿足不同層次需求的人群。 而同期的中國田協注冊賽事中,10公里賽僅有75場,尚不及125場全馬和128場的半馬賽事。隨著國內全馬參賽門檻的逐漸提高,并不具備長里程賽跑的人群參與需求同樣值得關注。 通過距離劃分,打造合理的賽事體系,不僅有助于提升賽事品質,也可作為培養入門路跑者的途徑。較短距離的路跑賽,顯然是培育路跑產業的基礎市場。 去同質化 創特色激發賽事活力 馬拉松及相關路跑賽事的舉辦,在承載群眾健身需求的同時,也是宣傳城市形象的一張亮麗名片。目前,國內馬拉松賽的遍地開花,也由最初的百舸爭流轉向爭奇斗艷、各展風采。 躋身國內大滿貫、號稱最美賽道的武漢馬拉松,突出了“一城兩江三鎮四橋五湖”的城市特色;荊襄兩地憑借歷史底蘊,馬拉松主打三國文化;氣候宜人的六盤水,賽事關鍵詞是19攝氏度的夏天;無錫全馬的粉色風暴,讓人在畫中跑……各地因地制宜辦賽,從豐富的主題和文化內涵切入,不僅是對馬拉松賽事品牌的進一步塑造,也是在探索一條特色、精品辦賽之路。 如今,一年上千場的賽事,必然會帶來參差不齊的體驗。眾多的選擇,讓跑友面臨“幸福的煩惱”,以體驗為核心的賽事服務體系升級是關鍵。從本質而言,馬拉松及相關賽事的舉辦還是要為高階跑者、路跑愛好者和參與群體提供專業化、人性化及個性化的賽事服務體驗。在席卷全國的“跑馬”熱潮下,辦賽由量變到質變必然需要擺脫簡單復制,才能跑出個性特色,更具競爭活力。
掃一掃加好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