聯系人:舒工
手機:13726017833
qq:64407753
地址:廣東省中山市三鄉鎮烏石村萬里路2號16卡首層
發布時間:2018-04-28 20:25:57
新華網體育成都4月16日電(王夢) 冬奧會已經進入北京周期,如何通過科學訓練最大程度開發運動員潛能成為關注點。近日,首都體育學院教授兼北京2022冬奧會科技專家組成員吳昊接受新華網體育(微信號:xinhuanetsports)專訪時表示,奧運金牌從來都不是孤立事件,這種基于復雜人體之上的成功,越來越依靠集成內外條件系統,也是一道道精準滿足求證條件、已解題的方程。
吳昊認為,可以運用新科技構建奧運備戰新的生產關系,以建立具體奧運項目的金牌模型。奧運科技備戰與助力的實體邏輯,就是要“把奪金拆成問題,把問題轉化項目、把項目聚焦攻關、把攻關產出方案、把方案形成支撐,把支撐推向引領。”吳昊說。
吳昊表示,2020東京夏奧會、2022北京冬奧會實現金牌新的全面突破,在全面備戰階段的科技助力工作是否有針對性、融入性和過程性十分重要。而能否持續發揮最大效能、成功助力并引發積極的 “長尾效應”,當下奧運科技助力的系統關鍵在于是否處理好三大關系和三大原則。
其中提到的三大關系,涉及科技發展對象、科技項目定位、科技資源整合。具體表現為正確處理好人和裝備、研究和訓練,以及夏奧會科技資源與冬奧會備戰的關系。
吳昊認為,運動員也從來都是決定成績的主要原因,在科學備戰的同時一定不能離開這個主要矛盾。國家隊的教練員,本身就是參與科研的人員,每天在進行“研究性訓練”的事實不可替代。此外,要及時汲取夏季奧運會科技助力經驗教訓,夏季優質科研團隊跨季助力冬奧的方向值得推進。
吳昊還表示,奧運科技備戰的走強之路,取決于是否基于備戰一線導向原則、最佳優勢整合原則、開放迭代發展原則三大原則。只有以保證奧運全局與個項互動調控、有序,才能保證奧運備戰成果的整體利益最大化。
掃一掃加好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