聯系人:舒工
手機:13726017833
qq:64407753
地址:廣東省中山市三鄉鎮烏石村萬里路2號16卡首層
發布時間:2018-04-25 19:38:52
8月17日,《中國足球協會調整改革方案》正式對外發布,中國足協與體育總局正式脫鉤。這意味著,民間資本又向足球行業邁進了一步。這是2014年10月20日國務院發布《關于加快發展體育產業促進體育消費的若干意見》的一次落地。
自46號文發布后,浙江、上海、江蘇等以政府為代表的機構紛紛成立專項體育基金;以貴人鳥、智美控股為代表的上市公司與創投機構一起發起設立專項基金,加快收購兼并,謀求轉型。最新的行業動向是,8月27日,萬達集團宣布以6.5億美金全資收購美國世界鐵人公司(WTC)100%股權。
深創投華北大區總經理劉綱認為,政策、市場結構、模式多元化發展等各種因素開始給資本市場打開口子,資本正在進入體育行業。
毅達資本投資總監朱愛民則表示,PE/VC機構進軍體育產業需提防二級市場不穩定帶來的系統風險,以及政策變化帶來的可能性損失。
體育產業逐步市場化
“現在體育投資比過去火爆很多。”長期研究關注體育產業的朱愛民表示,現階段,體育產業投資只是回到正常水平,投資項目估值較足協脫鉤前并無太大變化。在他看來,現在只是處在資本逐步進入的時期。
究其原因,深創投華北大區總經理劉綱認為,體育產業現狀正在由行政化方向逐步向市場化、公益化、多元化方向發展。
具體來說,他認為,發生在體育產業的第一個變化、也是最大的變化,即政策。從全民健身上升到國家戰略層面,再到足協正式與體育總局脫鉤。體育產業逐漸變成由社會專業人士組成的自治組織主導。
其次,從行業來看,如馬拉松、羽毛球等群眾性運動的興起,公費體育設施已不能滿足需求,消費者的需求正在快速增長。
同時,新的互聯網因素的出現正在與傳統體育項目結合,行業發生了新的形勢和業態,推動新發展。
再者,以前奧運、亞運賽等組織形式的賽事多由國家主導,現在已經有專業的體育經營機構出現,改變運動員單一的選拔和訓練途徑。有社會化機構組織的賽事也將會越來越多。
劉綱表示,相較于以前完全由政府主導的結構,體育目標單一,以奪取金牌為最終目的,體育產業的商業性不夠強,資本很難進入。群眾性運動也是政府投資,不適合商業介入。如今,政策、市場結構、模式多元化發展開始給資本市場打開口,資本正在進入。
當行業格局發生變化,資本市場也隨之變化
朱愛民表示,自國務院46號文發布以來,投資行業發生兩個明顯的變化。一是地方政府和上市公司成立體育專項投資基金。二是傳統體育產業加快并購和投資。其中典型代表則是貴人鳥成立的動域資本。
據了解,動域資本于2015年,由貴人鳥股份、虎撲體育和上海景林投資管理有限公司共同發起成立,專注于體育產業投資。公開資料顯示,動域資本目前已投資9個項目,投資方向包括互聯網+體育、O2O體育服務、智能設備,體育培訓、場館服務、賽事組織和媒體等體育產業各細分領域。
市場格局如何變遷
眼下一個疑問是,此前國內的體育產業格局是哪般?業內稱,以往國內資本介入多為體育設施和用品類主題,上市公司中也以這類企業居多。
朱愛民表示,長期以來,我國體育行業產值分化嚴重,80%的收入來自體育設施和用品,20%來自賽事承辦以及體育傳媒等相關服務業。民間資本以前關注的是品牌制造設備業,因為退出較為容易。而今,朱愛民稱,民間資本更多關注“互聯網+”,體育媒體,賽事運營等體育服務業。
在劉綱看來,不論傳統還是新興體系,都有進一步發展的空間,他看好體育行業的以下細分行業:各種體育設備設施公司,這也是市場化最早的行業。此外,體育賽事也會有可能發展成為區域性、行業性的賽事組織;與體育產業相關的媒體行業。
比如智美、央視體育、樂視體育等;移動互聯網O2O設備、手環、虛擬場景;以及適合群體運動的體育設施,直接接觸用戶、高頻的體育設施。同時,一些特殊賽事活動,針對高端人群的越野和賽艇也會是將來有所發展的行業。
朱愛民則表示,未來將關注三大風口,一是體制改革帶來的改革風口。二是企業轉型帶來的投資機會。三是全民健身帶來的投資機會。
朱愛民特別指出,在新涌現的賽事運營這塊業務、尤其是賽事承辦這個子業務,他認為機會多、但相對復雜。
他介紹說,賽事承辦分為職業賽事承辦和非職業賽事承辦。按主辦單位來分,則可以劃分為廣電和國資系、民營系列以及類似姚明個人創辦的個人系。長期以來,以政府承辦賽事為主,以足球比賽為例,足球比賽在正式開賽前,需要層層審批。
朱愛民強調,中國賽事發展滯后很大程度歸結為缺乏商業運營人才。相較于歐美市場成熟的賽事運營制度,中國賽事承辦尚屬初級階段。目前,毅達資本也正在關注賽事經營機構。考慮的核心在于機構旗下是否有核心且多元化賽事承辦資源。
政策風險需警惕
選好了要投資的領域,那么,在資本進入方面,需要注意什么?
作為曾投資智美控股,并與其一起發起國內首支體育專項產業基金——智美紅土體育文化產業基金的行業資深人士劉綱認為,投資人在進入體育產業時,要關注以下四方面。
一是對政策和未來趨勢的把握。當新政策出臺時,往往意味著有新的投資機會。當主導機構由政府變為市場化或機構,觀念、人才和運營體制都在改變。但往往觀念的改變和人才儲備變化緩慢,在這過程中,帶來的風險也較大。
二是平衡市場化運作和政府化運作,解決雙方間的矛盾也是投資人需要承受的風險。“市場化過程中如何不被淹死”,也需要學習和把握。具體而言,足球改革在推動過程中,不確定性和風險都很強。改革依然需要探索。
此外,體育產業O2O領域發展迅速,各種可穿戴設備目前還處在燒錢階段。投資人對燒錢的接受能力,以及整個O2O對變現商業模式的探索都是資本進入前需要思考的問題。
與劉綱觀點相似,朱愛民也表示,政策和互聯網商業模式的不確定性將會有一定風險。“個人覺得最大的風險來自于二級市場所帶來的系統風險,項目退出時估值可能會受影響。”
掃一掃加好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