聯系人:舒工
手機:13726017833
qq:64407753
地址:廣東省中山市三鄉鎮烏石村萬里路2號16卡首層
發布時間:2018-04-25 19:36:29
幾天前,華人文化控股集團宣布聯手中信資本控股有限公司入股英超勁旅曼城俱樂部。4億美元的大手筆入股世界頂級足球俱樂部。若放在一年前,該事件必然引發轟動效應,但如今外界的反應卻有些見怪不怪了。據不完全統計,近一年里,國內已有30余家上市公司搶灘體育市場,不但動輒出手上億元,且介入方式各異——賽事品牌建設、出賣轉播權、代理營銷權等等。這些曾經僅從國外體育市場聽聞過的資本運作方式,一股腦兒涌入中國體育市場。這一變化,也被認為是中國體育產業從1.0時代逐步邁入2.0時代的信號。
上周,由阿里巴巴掌門人馬云投資的阿里體育與中國拳擊協會達成全面戰略合作協議,并宣布合作重點將落在中國拳擊協會品牌建設、賽事宣傳推廣、數據資源合作以及國家隊無形資產開發等。過去談到體育產業和國字號“聯姻”,人們第一反應,必定是哪個財大氣粗的運動品牌,借國字號明星效應,作為自己產品的廣告窗口。而如今,專業的賽事公司紛紛當起了主角,他們看中的是什么?
今年9月成立的阿里體育集團,不為賣東西,只為買一個體育的未來。在近三個月里,其落地項目幾乎悉數瞄準校園體育、草根體育,以及還未開墾的娛樂性體育。
拳擊是為數不多的具備很高商業推廣價值且有可操作性、娛樂性的體育項目。阿里體育顯然希望借助國字號的平臺,從基礎和草根下手,形成一條符合市場化標準的產業鏈。此前,阿里體育還先后和羅納爾多足球學院合作,引進NCAA(美國大學體育聯盟)籃球常規賽,與城市足球發展理事會攜手打造城市足球冠軍杯等。其中,NCAA是世界上校園體育最成功的模板,城市足球冠軍杯則是一項針對業余俱樂部的民間賽事。阿里體育觸及這些當下還不可能賺錢的潛力賽事,就是希望通過包裝和品牌建設,創造自身的賽事IP(產權及其相關衍生產品),圍繞自制的IP,依托阿里的生態鏈,繼而開發更多價值。阿里投身“全民化、校園化”的體育領域,走的是一局慢棋,看的是長遠的利益。
也有路子截然不同的,萬達集團布局體育領域就以收購成熟的上游IP公司為主。今年以來,萬達集團先是以10.5億歐元并購世界頂級體育營銷公司瑞士盈方,后又以6.5億美元收購美國世界鐵人公司100%股權。在王健林看來,運營單項體育賽事或俱樂部,只能算是體育產業的低端。而真正的贏家是通過出賣轉播權、賽事品牌盈利的上游組織,譬如國際奧委會、國際足聯等擁有重大賽事品牌的國際性組織,以及代理上述組織轉播權、營銷權、品牌權益的企業。喜好走高大上路線的萬達,無疑希望占據一個至高點,在世界體育產業領域謀求更多話語權,進而令中國在國際組織、大型賽事中獲得話語權。而4億美元拿下曼城母公司城市足球集團(CFG)13%股份的華人文化,同樣看中了這些。
也有像樂視體育這樣以版權為核心全面布局的資本大咖。至今,樂視購買了200多項、合計10000多場賽事版權,幾乎囊括中國觀眾關注的所有國內外大小比賽。樂視體育CEO雷振劍認為,體育版權逐年溢價,而高端賽事版權本來就是稀缺品。要想在體育產業上做文章,盡早搶下版權會擁有更多主動權,今年80億元拿下中超聯賽5年媒體版權的體奧動力(北京)體育傳播有限公司,出發點亦是如此。該公司執行董事李義東算了一筆賬:“5年80億元,按照14億人口來算就是人均1.1元。英超的轉播權價格換算成人民幣大概是180億元,英國總共6400萬人口,折算下來大概人均280多元。這說明中超聯賽未來會有極大的上升空間,這正是我們敢于投出80億元的基礎。”
2015年,儼然成為了體育產業全面升級2.0版本的元年。究其原因,體育營銷界資深人士張超的說法是,體育產業空間很大,但是政策上束縛很多,體育產業在此前更多地被當做是國家競技實力和形象展示的“中間行業”,所謂的盈利或者虧損界限不清,非市場化特征多。不過,隨著去年10月國務院正式發文 《關于加快發展體育產業促進體育消費的若干意見》,改革的火苗就此燃起。《意見》中明確指出體育產業的市場化方向,逐步取消商業性和群眾性體育賽事活動審批、加快全國綜合性和單項體育賽事管理制度改革、放寬賽事轉播權限制等將是未來產業改革的重點。賽事審批放開和轉播市場化是體育產業一頭一尾的松綁,中端環節即市場消費環節也為體育市場帶來了想象空間。因為單從年人均體育消費看,我國只有27美元,全球平均水平是217美元,歐美國家則是300美元以上,對于走在強國之路的中國而言,數字上的提升只是時間的問題。
所以,雖然當前我國體育用品服飾的制造銷售累計依舊占到整個體育產業近80%份額,包括賽事運營、體育媒體、健身休閑、場館服務等在內的體育服務業占比還是很小。但從“賣服裝”,到“賣服務、賣賽事、賣體驗”的體育產業發展趨勢在這一年已經形成。中國體育產業2.0版本,正在全面升級。
掃一掃加好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