聯系人:舒工
手機:13726017833
qq:64407753
地址:廣東省中山市三鄉鎮烏石村萬里路2號16卡首層
發布時間:2018-04-25 19:35:23
“十二五”期間,江蘇體育產業呈現速度加快、比重提高、結構優化、主體壯大、多元投入、集聚發展的良好態勢,對經濟社會發展的貢獻度穩步提高。近日,江蘇省體育局局長陳剛就江蘇省體育產業發展相關情況接受了本報記者采訪。
記者:請介紹一下江蘇體育產業的發展成效。
陳剛: “十二五”期間,江蘇體育產業快速發展,2014年體育產業增加值達716.82億元,占全省地區生產總值的1.1%,年均復合增長率達21.3%。加快發展體育產業促進體育消費的政策體系更加完善,省體育產業發展引導資金拉動效應明顯,五年來累計投入4億元扶持569個項目,帶動社會投資近240億元,財政投入乘數比達1比60。省體育產業集團正式掛牌成立,成功創建蘇南(縣域)國家體育產業基地,命名59家省級體育產業基地,涌現出江蘇康力源、張家港金陵等一批大型體育企業。體育培訓、體育康復、體育旅游等新興業態加速發展,產業結構進一步完善和優化。
記者:“十三五”期間,江蘇體育產業的發展目標是什么?
陳剛: 到2020年,體育產業規模發展、集約發展、創新發展水平位居全國潛力,總規模超過5000億元,增加值約占全省地區生產總值的1.5%,體育服務業增加值占體育產業增加值達到35%左右;體育產業從業人員達到110萬人,人均體育場地面積達到2.5平方米;群眾體育健身和消費意識顯著增強,人均體育消費支出大幅提升,全省經常參加體育鍛煉人數比例達39%以上,國民體質合格率達93%以上。
記者:請談談江蘇體育產業下一步的發展思路。
陳剛: 一是堅持創新驅動。進一步深化體育管理體制和運行機制改革,全面提升體育產業發展規模和質量效益;二是堅持開放互動。加強重大項目、重點企業引入和培育,統籌國際國內市場。加強體育產業鏈上下游延伸和外延產業的集聚發展,構建“體育+”產業生態圈,積極拓展新業態、培育新需求;三是堅持差異帶動。創新開發體育產業“藍海”領域,積極開拓更多具備潛力的市場,在更廣范圍、更深層次拓展體育產業發展空間;四是堅持協調聯動。促進蘇南、蘇中、蘇北區域體育產業協調發展,深化長江三角洲體育產業協作,支持有條件的體育企業開展國際合作。
記者:圍繞實現這個目標,江蘇有哪些具體措施?
陳剛:具體措施體現在三個方面:
首先是明確重點領域和發展方向。優先發展健身休閑、競賽表演、場館服務、體育培訓等與民生相關的體育本體產業,重點發展體育用品制造與銷售、體育場地建設、體育中介服務、體育彩票銷售等體育相關產業,創新發展體育旅游、體育康復、體育傳媒、體育科技、體育保險、體育服務貿易等潛力產業。
其次是加快推進一批重點工程。
——體育服務業提升工程。引導扶持一批體育服務業集聚區,努力打造一批體育服務知名品牌,引導體育企業延長產業鏈,提高附加值,到2020年建成1000個較大規模的體育健身俱樂部。
——體育制造業轉型工程。著力培育一批具有本土優勢和較強競爭力的體育用品龍頭企業,到2020年培育15家具有核心競爭力和品牌影響力的大型體育用品企業和10個體育用品制造基地。
——體育服務綜合體建設工程。依托現有體育場館群,打造健身服務、競賽表演、用品銷售、商貿會展等功能多元的體育綜合服務體,到2020年全省將建成40個左右體育服務綜合體。
最后是優化產業發展環境。建立省體育產業發展聯席會議制度,統籌推進全省體育產業發展。繼續安排省級體育產業發展引導資金,優化資金使用方向,創新資金使用方式,提高資金使用效益。安排一定比例體育彩票公益金等財政資金,通過政府購買服務、消費補貼等途徑,支持群眾健身消費。在全省范圍試行面向特定人群或在特定時間發放體育消費券,鼓勵群眾增加健身消費。
掃一掃加好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