聯系人:舒工
手機:13726017833
qq:64407753
地址:廣東省中山市三鄉鎮烏石村萬里路2號16卡首層
發布時間:2018-04-25 19:34:38
體育行業當下無疑正在迎來最好的發展時光。經過長達二十余的發展后,好家庭(全稱“深圳市好家庭實業有限公司”)終于等候來了這一天。
好家庭成立于1994年,目前業務涵蓋家庭健身、商業健身、政府民眾健身工程三大領域。
我在這個行業從業20多年。前二十多年真心確實覺得這個行業很好,自己也熱愛,但是真的發展太慢了,甚至我一度覺得等自己老的時候,可能都遙遙無期。
2014年底《關于加快發展體育產業促進體育消費的若干意見》(簡稱“46號文”)發布后,我最大的一個感觸就是整個體育產業真正動起來了。也許這期間確實會有一些虛火和泡沫,比如很多新的創業項目其實并沒有抓到用戶的核心需求,它們中很多將來也要倒掉的。
但是這股熱潮的價值是不可小覷的,它會帶來觀念的轉變。只有所有人的觀念發生改變了,大家就會用比較專業的心態來談論和關注體育產業,它才會逐漸良性發展、進而產生一個正循環,體育產業的真正春天就到來了。
起步
1994年我大學剛畢業的時候,我們4、5個人成立了好家庭,當時想法很簡單,就是覺得C端健身這方面的需求一定會爆發。所以公司成立之初我們就提出一個口號——“倡導健康生活新方式”,那時候的夢想就是能最大程度的滿足民眾對健康的需求。坦率地說,90年代中后期,整個體育行業的環境非常不明朗,無論是體育方面的政策、還是民眾對于體育的認知、以及體育消費現狀都談不上樂觀。所以為什么好家庭起步是在深圳,為什么我們的總部會在深圳,是因為深圳瀕臨香港,和國際接軌的意識非常強,這個城市接觸新鮮事物也是比較快的。這其中就包括對于健身的認知以及體育消費意識的崛起,比如全國第一個健身房就出現在深圳。我們剛開始的時候,很大程度上我們有幸借助了深圳這個地理優勢。最開始跟很多同行一樣,好家庭主要做一些進口體育器材的生意,換句話我們扮演的是類似于經銷商的一個角色。當時我們的器材主要有兩個銷售方向,一個是家庭用的產品,比如跑步機、單車等等。我們同時還供應一些B端的企事業單位,那時候一些公司已經逐漸意識到健身的重要性,他們開始嘗試以公司名義采購一些器材作為員工的日常健身使用,像市公安局、區政府、證券時報、深圳特區報等很多公司都一度是我們的客戶。
那時市場上類似好家庭這樣的器材銷售公司也有一些,但是整體數量并不算多,這也是大環境的原因使然,所以競爭是肯定存在的,但競爭程度沒法和現在同日而語。當時雖然市場很小,但是如果能做好,也能吃到很大的一部分。
跟很多同行公司不同的是,好家庭一直非常注重自己的研發。從一開始做代理起,我們就要求生產廠家按我們的要求來做,實際上好家庭做家庭健身器材這一塊,從很早開始就一直用自己的品牌,在國外我們有專門的工廠,我們設計產品,工廠按照我們要求去生產,同時還要控制好成本和保證品質。到2000年初時候,好家庭在全國各個地方都有了分支機構,規模也在整個細分行業中遙遙領先。盡管如此,整個體育行業當時無論是發展思路還是監管層面,更多的是一種事業的發展思路。尤其我做了4-5年之后,也就是好家庭發展到90年代末期時,對于這一點的感受尤其強烈。體育這個行業是一個朝陽行業毋庸置疑,它永遠不會死掉,它未來一定會越來越好,但是它的增長實在是太過于緩慢了。
我清楚記得,那時萬科、金地這些房地產公司在深圳跟我們一起起步,一度規模跟好家庭相當,但是之后幾年他們迅速發展成商業巨無霸。而一家體育公司在當時想獲得同樣的增長幾乎是不可能的。
我們最終決定堅持下來。這其中既有對于體育未來前景的看好,也有相當一部分原因是我們幾個創始人自身對體育的熱愛,我們都從小喜歡打球、運動,我們在自己運動過程中、在做企業的過程中,也越來越理解體育。
如果你接觸較多的老體育人你就會越明白這一點,能夠堅持做體育很多年的人,他們多半是有一種信念的,這種信念與商業關系并不大,他們打心底里熱愛這個行業,堅信這個行業會越來越好。
2001年國家頒布了全民健身綱要,提倡全民健身,我們又隨之自然而然地進入全民健身的領域。這就等于公司的業務領域更加廣闊了,因為你開始給老百姓(43.400, -2.51, -5.47%)提供更多選擇的體育設施,它的方式本身就非常豐富。
全民健身這塊我們起步比較晚,但是后勁很足,很快就追到了前三陣營。我們還發明了很多自己擁有專利的東西,比如我們的軌道五子棋。它可以安裝在戶外,棋子帶桌椅都是固定的,棋子可以通過軌道來移動,同時有自主倒流槽,下雨也不怕。
現在北京市的體育局已經把它納入到全民健身戶外健身項目的采購標準之列。類似的產品好家庭還有很多。
專業體育訓練的價值
等到了2002、2003年時候,公司開始瞄準一個新的業務發展方向——專業體育訓練。我們不想單單做一個體育器材的代理商角色——即使我們那時已經有了自己的工廠、自己的品牌。我們想做的是把更好、更先進的體育運動的理念、方法傳導給更多需要的人群。
這也得利于我們那時代理了美國KEISER的產品,這是一家很神奇的公司。它是做康復起家的,是面向所有人群的那種康復,比如你70、80來歲行動不便了,或者骨折了,包括手術之后以及慢性病的治療,它的產品都可以幫助你實現這些方面的康復訓練。在美國,KEISER 在2001年前后就迅速占領了這么一個市場,此后,它跟很多美國的研究機構、高校有大量的康復領域的研究。因為方法科學、效果顯著,這個品牌逐漸在體育界普及開來,包括NBA、棒球聯賽、田徑等等許多專業運動員都開始用這個品牌的產品。
但它的問題是太貴了,因為康復收費、訓練收費本身就非常貴。所以即使現在,我們的健身房采用這類專業品牌還是少之又少,主要原因就是價格問題。國內這兩年也逐漸開始有健身房采購我們的產品,但基本都用在私教這塊。
也許你會問,既然這樣,為什么好家庭還是決定去做這塊?
確實人的習慣是很難轉變的,但我們做這個領域這么久,我們太清楚什么才是好的產品,我們從心底里堅信這樣的產品才是體育器材的未來。
舉個例子,通過KEISER,你所有的運動動作、訓練都可以實時監控并進行數據分析,我們這些年一直在講科學訓練,但什么是科學訓練、怎么樣科學訓練,很少有人知道。道理很簡單,因為你沒法監控自己的訓練強度,所以你不知道怎么去科學運動。
而只有聚焦于一部分特殊的專業人群,只有去研究他們,你才能集中地去尋找一些更好的方法,而這些方法才可能更好服務于普通的人群,服務更大多數的民眾。所以當我們在香港一個體育器材展覽上第一次看到這個產品的時候,我們馬上就動心了,決定一定要做這樣的產品。
可想而知,在國內體育整體發展相對滯后的當時,我們要推廣這樣的一個專業訓練產品有多艱難。
最開始我們把產品銷售給國家體育隊還有醫院。醫院這塊我們做得比較早,因為醫院接受這些觀念沒有太大隔閡。在國外很多手術完的話,醫生會給患者一個處方讓他到康復中心進入康復的階段。而我們國家醫療領域以前這塊的意識比較薄弱,但是這幾年來也逐漸開始重視物理看護這一塊,觀念和體制也都在轉變。國家體育隊的推廣初期確實費了一些周折,但是隨著時間的推移一切都在發生改變。以前運動員訓練都直接用鐵的器具,運動傷病非常普遍,傷病的出現促使他們必須要尋求一些專業的訓練方式。另一個原因也是我們的運動員出去的越來越多,他們在國外先進地方訓練使用過這些東西以后,回來就會有這種訴求。
一個產品想要被廣泛認知是需要有一個過程的,而一種新的方法、新的觀念要被認知,時間會更加漫長。好家庭走了這么多年,我們自認對于專業體育訓練的認知普及和推廣其實是做了一些貢獻的。比如一直以來人們對健身是有很多誤區的,我們怎么來澄清這些誤區,怎樣讓正確的觀念和方法得以更好地去執行和推廣,在這些方面我們都積累了很多經驗,這也是過去這些年中好家庭研究的一個重要方向。
這又回到了我們一開始提的那個理念——倡導健康的生活方式。所謂健康生活方式就是要有運動習慣、有很好的飲食習慣、作息時間,同時要有一個正確的觀念和行動,如此我們的身體才會真正受益。所有這些新的觀念進來之后,大家對訓練就會有一個重新的認知,只有在認知發生變化之后,我們的一些方法才會發生改變。
發力培訓
2008年奧運會前后,國內健身器材很快進入了一個高速發展的階段。國際上很多器材品牌開始進軍中國,普通民眾對此的認知度也越來越高。這期間一度經歷了一些坎坷,比如2009年時候,受全球金融危機影響,以北京市場為代表,整個體育健身市場一度開始走下坡路,這種狀況一度持續到2011年下半年,直至2012年初市場才重新抬頭。與此同時,電子商務對于零售也帶來了巨大的沖擊,這使得我們傳統業務(面向企業銷售和面向家庭C端的銷售)都受到了一定的影響。比如2008年前后我們一度有300多家線下零售店,后來因為不得已一些店鋪逐漸關掉。對于這一點我也事后經常反省。我覺得最大失誤的地方就是好家庭沒有及時把線上打開,你想我們300多家線下店,如果能夠把線下線上很好結合起來去做O2O,我們可能比很多人都更具優勢。
基于此,奧運會之后,我們內部一個共識就是單獨產品已經不是競爭的主力了。也就是從那時起,我們開始在體育服務上做了大量的工作。
我們開始嘗試以培訓、增值服務為主導的做一些體育服務。比如我們做了大量社群的體育服務和培訓,教授使用者如何使用設備,傳授一些健身的觀念,包括整個服務的流程教授等等;我們也做大量的專業的培訓,曼聯的康復顧問,巴西國際隊的教練等等都受我們邀請來到中國做過類似的培訓。
我們還開設了面向所有俱樂部的教練培訓課程。比如在2015年下半年我們就組織了針對動感單車教練的培訓。我們2014、2015年中間整體做了相當多的工作。為什么我們去嘗試做這一系列的體育服務?因為好家庭想從競爭的所謂的紅海或藍海去跳。我們想去做一些有門檻的事情,因為如果不做一些轉變直接去競爭的話,現在大家經營的成本都在增長,但利潤在下降,企業生存發展都是沒辦法保障的。所以必須要做有創新的東西。
就拿健身器材來講,全球最大的器材商一年就也銷售十幾億美金,中國即使最后出來一個企業,頂多也就是這個規模而已。所以說單獨一個器材行業是成就不了一家大企業的。
這也是我們為什么要做服務的根本原因。因為體育服務才是一個更大的市場。只有扎實做下來,把這些產業鏈做出來的時候,它才叫體育產業。所以我們的思路其實是明晰的。那就是第一我們要提供好的產品,第二我們要提供給運動者正確的方法,讓他有一個正確的運動習慣,只有這兩點綜合起來才是一個完整的東西。其實培訓也是一個產品。我們怎樣把這個產品做得更好,保障它的國際化程度、先進性的優勢、以及師資力量和名聲,這些都是很重要的。
培訓未來甚至會成為我們推廣的一個很重要的組成部分。因為如果大家觀念不變的話,一些新產品是很難被大家快速接受的。所以我們不像一些公司那樣拿到錢就迅速砸版權。做了這么多年體育,我太清楚這個市場的問題在哪里,所以我們更想做的是促進大家觀念的一個變化。只有觀念變了,好的產品自然而然才會傳播開來。培訓只是我們商業模式鏈條中一個不可或缺的環節,真正企業想要做大,一定還是要走到千家萬戶中去的。我們現在之所以做培訓,是因為整個健身行業在器材使用這塊沒有一個正確引導,所以我們要參與其中,去做這種關鍵的疏導。所以我接下來還會培訓更多專業的人,這些人又會后續再去做更大的人群。雖然這個過程慢一點,但總比不做強。
所以說培訓只是我們的一個手段,它并不是我們最終的目的。我們通過培訓這個手段更好地把市場的消費習慣、認知建立起來、鞏固起來,雖然這個過程可能會很慢,但是也必須一點點地慢慢去實現它。只有這個實現了,一個企業、一個產品才有可能真正實現走進千家萬戶的目標。
掃一掃加好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