聯系人:舒工
手機:13726017833
qq:64407753
地址:廣東省中山市三鄉鎮烏石村萬里路2號16卡首層
發布時間:2018-04-25 19:34:20
近日,阿里巴巴體育首席執行官張大鐘在接受媒體采訪時表示阿里巴巴看好中國方興未艾的體育市場計劃。
張大鐘在上海的阿里體育總部說:“這僅僅是個開始,市場的確非常巨大。因此,我認為中國政府制定的目標很容易達到。你知道,中國的消費能力極大——中國的體育消費即將噴發。”
據了解,阿里巴巴2015年9月份就成立了體育集團專門開拓體育產業。
2015年12月8日,國家體育總局副局長馮建中在國新辦的發布會中介紹了《關于加快發展體育產業促進體育消費的若干意見》的貫徹實施情況。馮建中指出,預計到2020年體育產業總規模將超過3萬億元,體育產業增加值在國內生產總值中比重將達1.0%;到2025年,中國體育產業總規模超過5萬億元。
據此,筆者認為,未來9年,中國體育產業將迎來“黃金時代”,要深挖體育產業這座“金礦”,從而使體育產業成為國民經濟新的增長點。
其實,早在“十一五”末,我國體育及相關產業就已經顯示出強勁發展的勢頭。數據顯示,體育產業增加值已由2006年的983億元增加到2010年的2220億元,增長126%;從業人員總數由2006年的256萬人增加到2010年的337萬人,增長32%。產業增加值以年平均22.6%的速度增長,遠高于同期全國經濟的總體增長水平。“十二五”以來,體育產業更是發展迅速,數據顯示,2013年中國體育產業的增加值為3575億元,占2013年GDP比重的6.3%左右。
馮建中在2015年12月8日的發布會上預計2015年體育產業將基本實現增加值4000億元,占國內生產總值0.7%。
體育產業近年來之所以發展迅速,筆者認為主要有以下兩個方面的原因:
首先是對健康的重視及對肥胖問題的警惕意識增強。世衛專家指出,肥胖癥的直接后果是導致心血管疾病、癌癥,容易誘發糖尿病并使人的壽命減少10余年。世界衛生組織數據顯示,超重和成人肥胖在中國全體人口中的占比,在2014年為35.4%,比2010年時的30.5%高4.9個百分點。
其次是政府支持及引導。筆者對相關政策進行梳理發現,早在2010年,國務院就發布了《國務院辦公廳關于加快發展體育產業的指導意見》國辦發〔2010〕22號,該文件要求充分發揮體育產業在調結構、促轉型、惠民生等方面的積極作用。國家體育總局2011年4月29日印發《體育產業“十二五”規劃》,首次明確提出了量化指標。2014年10月21日,國務院《關于加快發展體育產業促進體育消費的若干意見》指出,部署積極擴大體育產品和服務供給,推動體育產業成為經濟轉型升級的重要力量,促進群眾體育與競技體育全面發展,加快體育強國建設,不斷滿足人民群眾日益增長的體育需求并把全民健身上升為國家戰略。
據了解,體育產業“十三五”規劃也正在緊鑼密鼓的編制之中。
盡管近年來我國體育產業發展迅速,但也面臨著許多問題,例如喜歡運動的人的絕對數量多比例卻相對較小、市場化不足、全民健身公共服務投入總量不足、場地、基礎設施落后等。筆者認為,要促進體育產業健康、可持續發展,應對體育產業進行細分,要像對待國民經濟一樣把體育產業分為“農業”、“工業”、“服務業”,深挖體育產業這座“金礦”,具體從以下幾個方面著手:
第一,要打好“農業”這個基礎。體育產業中的“農業”在這里是指愛好各種體育運動的人。眾所周知,我國是人口大國,但是經常從事體育鍛煉的人卻相對較少。只有在鞏固現有運動人口的同時努力擴大“增量”,才能夠帶動相關產業發展。
我們都聽說過這樣一個故事:兩個賣鞋的商人到了一個不穿鞋的部落,一個商人很沮喪,說“我的鞋沒人買了”,另一個商人很興奮,說“讓他們都穿上鞋不就可以了嗎?”。北京大學體育產業研究中心主任何文義曾經說過:“體育產業將來的增量是讓那些‘不穿鞋’的‘穿上鞋’,不運動的人讓他運動起來。體育是終身消費,如果‘上癮了’,消費者自己就會置辦體育設備,相關的產業服務就帶動起來了。”
第二,要大力發展自己的“工業”——體育制造業。當前,我國的體育服裝、運動器材制造等體育用品,在市場的競爭力相對不足,許多人的運動服裝都是國外品牌。數據顯示,耐克公司在華全年利潤在過去兩年增長了24%。該公司認為,女性在其中發揮了推動作用,運動服和運動鞋的銷售額在全球均出現增長。
正是認識到了體育制造業的光明前景,我國的企業也已經開始布局,例如萬達集團在2015年8月以6.5億美元并購美國世界鐵人公司。但總的來說,我國的體育制造業當前還比較低端,缺乏像耐克那樣叫得響的品牌制造商,也缺乏高附加值的產品。
第三,要補好體育“服務業”這塊短板。前瞻產業研究院提供的《2015-2020年中國體育服務行業市場前瞻與投資戰略規劃分析報告》顯示,體育產業結構上,越是成熟的體育市場,體育服務業占比越高。美國的體育服務業產值占體育產業的57%,而我國則重視體育用品,比重接近75%,而體育服務業比重僅為21%。我國體育“服務業”也應該像第三產業一樣,起到有利于擴大就業、緩解就業壓力、成為納稅主體的那種作用,因此,應補好體育“服務業”這塊短板。
總之,只有體育產業中的“農業”、“工業”、“服務業”三者協調發展、互為支撐時,體育產業才能夠加快發展,發展也才能夠持續。要深挖體育產業這座“金礦”,從而使體育產業成為國民經濟新的增長點。
掃一掃加好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