聯系人:舒工
手機:13726017833
qq:64407753
地址:廣東省中山市三鄉鎮烏石村萬里路2號16卡首層
發布時間:2018-04-24 16:04:00
一、 范圍:
本標準規定了塑膠部品的外觀要求及性能測試等項目。
本標準適用于供應商生產、研發摸底測試、試生產、批量生產、IQC 來料檢驗、QA 增強性試驗等各個階段。
二、 術語和定義:
下列術語和定義適用于本標準。
2.1 不良缺陷定義:
2.1.1 塑料件不良缺陷定義
2.1.1.1 點缺陷:具有點形狀的缺陷,測量尺寸時以其最大直徑為準。
2.1.1.2 硬劃痕(有感劃痕):由于硬物摩擦而造成樣品表面有深度的劃痕。
2.1.1.3 細劃痕(無感劃痕):指樣品表面沒有深度的劃痕。
2.1.1.4 批鋒(毛刺):由于注塑參數或模具的原因,造成在塑料件的邊緣、分型面、頂針孔、鑲件等處溢出的多余膠料,摸上去有刮手感覺。
2.1.1.5 縮水:當塑料熔體通過一個較薄的截面后,其壓力損失很大,很難繼續保持很高的壓力來填充在較厚截面而形成的凹坑。
2.1.1.6 熔接線:塑料熔體在型腔中流動時,遇到阻物(型芯等物體)時,熔體在繞過阻礙物后不能很好的融合,于是在塑料件的表面形成一條明顯的結合線。
2.1.1.7 氣紋:因氣體干擾使塑料件表面形成一種霧狀發暗痕跡。
2.1.1.8 流紋:因冷料被擠入,在塑料件表面形成的霧色或亮色的痕跡。
2.1.1.9 銀紋:在塑料件表面沿樹脂流動方向所呈現出的銀白色條紋。
2.1.1.10 燒焦:指局部溫度過高而在塑料件表面留下的發黃或碳化痕跡。
2.1.1.11 頂白/頂凸:由于塑料件的包緊力大,頂桿區域受到強大的頂出力所產生的白印或凸起。
2.1.1.12 拖花/拉傷:因注射壓力過大或型腔不平滑,脫模時所造成邊緣的擦傷。
2.1.1.13 缺料:因注射壓力不足或模腔內排氣不良等原因,使融熔樹脂無法到達模腔內的某一角落而造成的射料不足現象。
2.1.1.14 翹曲:塑料件因內應力作用等原因而造成的平面變形。
2.1.1.15 雜質:有異物混入原料中等原因,成型后在產品表面呈現出斑點。
2.1.1.16 氣泡:由于原料未充分干燥,造成成型后產品內部有縮孔。
2.1.1.17 多膠點:因模具方面的損傷而造成產品表面有細小的塑膠凸起。
2.1.1.18 色差:產品表面呈現出與原樣件的顏色的差異、或同一套外殼之間呈現出顏色的差異,稱為色差。
2.1.2 噴漆件不良缺陷定義:
2.1.2.1 毛絮:油漆本身帶有的,或油漆未干燥時落在油漆表面形成的纖維狀毛絮。
2.1.2.2 積漆:由于油漆的流平性較好,容易在噴漆件表面出現局部的油漆堆積現象。
2.1.2.3 縮水:塑料件表面存在的縮水,在噴漆后沒有蓋住反而更明顯。
2.1.2.4 桔皮紋:在噴漆件表面出現大面積細小的像桔子皮形狀的起伏不平。
2.1.2.5 陰影:在噴漆件或塑料件表面出現的顏色較周圍暗的區域。
2.1.2.6 漏底:在噴漆件表面出現局部的油漆層過薄而露出基體顏色的現象。
2.1.2.7 手印:在油漆未干燥時,用手摸樣品而在樣品表面留下的手指印痕。
2.1.2.8 油漆剝落:產品表面上出現涂層脫落的現象。
2.1.2.9 顆粒:在噴漆件表面附著的細小塵粒或雜質。
2.1.2.10 魚眼:由于溶劑揮發速度不適而造成在噴漆件表面有凹陷或小坑。
2.1.2.11 霧狀:整個產品表面的光澤度不好,看上去像有一層霧。
2.1.2.12 氣泡:在涂層表面呈現的小鼓包,用手指一扣能自動爆破。
2.1.2.13 光澤不良:噴漆件表面呈現出與原樣件光澤不一致的情況。
2.1.3 印刷字體不良缺陷定義:
2.1.3.1 色?。河∷⒆煮w的顏色偏淡。
2.1.3.2 重影:二次印刷的整體錯位。
2.1.3.3 鋸齒:字體的邊呈現鋸齒狀。
2.1.3.4 擴散:字體的邊緣呈現模糊狀。
2.1.3.5 針孔:在應該有印刷的地方出現點狀的缺少油墨。
2.1.3.6 濺點:在應無印刷的區域出現點狀油墨。
2.1.3.7 花斑:對于大面積印刷不均而出現的局部斑狀不良,此區域與別的區域看上去明顯不同。
2.1.3.8 粗細不均:字體的各個筆畫之間出現粗細不一樣的現象。
2.1.3.9 字體傾斜:各字體或同個字體的底部不在同水平線上。
2.1.3.10 字體偏位:字體偏移指定的位置。
2.1.4 電鍍件的不良缺陷定義:
2.1.4.1 漏鍍:在應該電鍍的地方沒有電鍍,所以露出底材。
2.1.4.2 鍍層脫落:樣品表面出現電鍍層起皮的現象。
2.1.4.3 污跡:在電鍍件表面所殘留的油污印跡。
2.1.4.4 局部發黃:由于電鍍時電流過大等原因造成樣品的顏色發黃。
2.1.4.5 暗斑:樣品表面有局部發暗的現象。
2.1.4.6 麻點:電鍍件表面出現的顆粒狀缺陷。
2.1.4.7 針孔:在電鍍件表面有針孔狀的不良。
2.1.4.8 霧狀:電鍍件表面出現的局部發白或模糊現象。
2.1.4.9 粗糙:由于塑料件的模具沒有拋光好,造成電鍍件表面不光滑。
2.1.4.10 色澤不均:電鍍件表面出現的顏色及光澤不均勻的現象。
2.2 缺陷分類的定義:
2.2.1 嚴重(致命)缺陷(A 類缺陷):可能對使用者造成傷害或有安全隱患的缺陷,或造成產品不能使用或主要功能不能實現的缺陷,以及導致用戶拒絕購買或導致用戶退貨、投訴的產品缺陷。
2.2.2 重(主要)缺陷(B 類缺陷):用戶能夠接受,但生產應嚴格控制的影響產品功能、性能的缺陷,或產品裝配上的缺陷,或影響產品外觀的缺陷。
2.2.3 輕(次要)缺陷(C 類缺陷):輕微影響產品外觀的缺陷。
2.3 外觀面的定義:
2.3.1 A 級面(I 面):暴露在外且正常使用時可直接看到的主要表面,如面殼的正面、頂部。
2.3.2 B 級面(II 面):暴露在外且正常使用時并不直接看到的次要表面,如面殼的側面。
2.3.3 C 級面(III 面):暴露在外,且只有將殼料翻過來才能看到的次要表面,如底部。
2.3.4 D 級面(IV 面):未暴露在外且正常使用時看不到表面,如反面。
2.4 缺陷代碼對照表:(表 1)
三、檢驗條件及檢驗環境的規則如下:
3.1 距離:人眼與被測物表面的距離為 300MM-450MM;
3.2 時間:每片外觀檢查時間不超過 3-5 秒(如果 5 秒內看不出的缺陷可以不算在內);
3.3 檢查角度:以垂直正視為準+/-45 度;
3.4 照明:光照度達 600-800LUX;
3.5 檢查視力:不低于 1.0,且視覺正常,不可有色盲、斜視、散光等;
3.6 檢查順序:先正面 頂部 側面 底部 反面
四、塑膠產品的外觀檢驗:
4.1 塑膠產品的外觀檢驗標準:
掃一掃加好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