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6月初全市大規模核酸檢測工作中,133支新時代“四最”青年突擊隊積極響應團市委“我是青年我出列”號召,在各個采樣點發揮青年力量。我市自黨史學習教育開展以來,一方面全市各部門各鎮街聚焦青年所思所想所盼為青年辦實事、解難題,另一方面,廣大青年學史力行,立足崗位建功新時代,為助推中山重振虎威、實現經濟高質量崛起貢獻青春力量。
■聚焦“急難愁盼”服務青年
今年兩會期間,中山市政協委員、中山市十大杰出青年蔡先全提出了《提升城市“青和力”,將中山打造為青年向往的灣區筑夢之城》建議,希望城市管理者在制定政策時要高舉“非常歡迎年輕人”的旗幟,讓年輕人有“這座城市是我的”歸宿感。
如何提升城市“青和力”?今年以來,我市各部門、各鎮街結合自身職責,推動黨史學習教育成果轉化為青年辦實事、解難事的實際行動。
在青年人才培育上,我市不斷提升青年干部的比例,如市委組織部定期分批次選派青年干部赴鎮街駐村進行基層鍛煉;東區、西區、南朗、橫欄、坦洲等鎮街重點推薦符合條件的優秀青年進入村(社區)“兩委”班子。團市委打造中山市青年社區學院項目,覆蓋全市25個鎮街,累計服務青年和社區居民達36萬人次。
在推動青年創業上,我市有市、鎮兩級創業孵化基地46個,其中,中山市易創空間創業孵化基地是廣東省12個粵港澳大灣區青年創新創業合作平臺之一。小欖鎮舉辦“智慧創業·筑夢未來”假日休閑集市,邀請11名導師提供創業服務;三角鎮組織開設“抖音直播新手入門攻略”公益課,指導創業青年探索線上銷售、推廣新技能;古鎮立足產業特色,開設燈飾設計、燈具制造、燈飾商務英語等青年技能培訓班,提升青年技能。
在就業服務上,市人力資源和社會保障局全面摸排本土應屆畢業生,建立實名制人才服務跟蹤臺賬。東鳳鎮開通“今日東鳳”智慧用工服務,開通線上用工平臺。黃圃鎮大力實施“雛鷹歸巢”計劃,提供就業崗位3000多個等。
■多形式學黨史引導青年建功立業
在前段時間全城核酸檢測、疫苗接種、防疫宣傳工作中,團市委、市青聯向全市各級團組織、廣大團員青年發出倡議書,一批中山青年志愿者、青年突擊隊、青年企業家、高校學生們沖上防疫一線,展現青春擔當。
誦讀紅色經典、實地走訪紅色紀念館、觀看紅色題材話劇、聆聽專題輔導講座……今年以來,我市通過多種形式推動廣大青年開展黨史學習教育。如中山職業技術學院積極推動“四史”教育匯入社會實踐,組建大學生“理論宣講輕騎兵”宣講團,進宿舍、進企業、進社區開展黨史知識微宣講。還通過開展“黨史在家鄉”學習調研、家鄉紅色文化宣講大賽、老黨員老紅軍口述歷史等多種形式,打造“紅色流動課堂”。火炬職業技術學院創新教學形式,讓青年學生演繹紅色經典故事,開展“實景式”教學,更加深化對“四史”的理解。
同時,今年團市委、市社科聯舉辦的喜迎建黨100周年·中山青年“四最”按語主題征文大賽,收到文稿1346篇,廣大青年結合自身經歷和身邊的故事,講述為群眾帶來便利、助力經濟社會發展等故事。
今年以來,團市委還評選出一批新時代“四最”青年,并在“頭號工程”“三個年”“六大戰役”中成立133支新時代“四最”青年突擊隊,圍繞“急難險重新”任務開展“百日攻堅”行動,展現青年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