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月29日,我市召開廣東省人力資源服務產業發展論壇暨中山市人力資源服務產業發展大會。本報記者 繆曉劍 攝
3月29日,廣東省人力資源服務產業發展論壇暨中山市人力資源服務業發展大會在中山舉行,省內21個地市、17個產業聯盟單位和近百家人力資源機構和重點企業以及多位行業專家齊聚中山,把脈人力資源產業發展,為產業發展提供人力資源支撐。會上,中山發布了人力資源服務業發展藍皮書,啟動支持人力資源服務業發展“139”專項行動。
■人力資源服務機構數量全省第五
據介紹,此次論壇由省人力資源和社會保障廳、省人力資源服務產業園聯盟、市人力資源社會保障局、市工商聯聯合主辦。中山首次編制的人力資源服務業發展藍皮書在論壇上正式發布。藍皮書報告內容顯示,截至2019年底,中山市共有經營性人力資源服務機構107家,比上年增長20%,機構數量占廣東省人力資源服務機構總量的17%,全省排名第五;人力資源服務機構全年營收為47.97億,比上年增長243%,全年營收占廣東省人力資源服務機構全年營收的2.61%,全省排名第六,人力資源服務業的整體發展態勢良好。
報告分析,參與調查的服務機構中,有近83%的機構表示在企業經營管理方面遇到了困難和挑戰,其中有65.12%的機構認為同行之間低價競爭,利潤空間小。從中山部分企業抽樣調查結果來看,大部分企業在人力資源招聘、人力資源管理咨詢、人力資源外包、人力資源培訓與人力資源服務平臺建設方面的需求比較迫切和旺盛。另外,報告還分析了中山職場人士求職的痛點與難點。例如:50%的人員表示缺少合適的渠道來及時獲得自身關注的崗位信息;33.33%的職場人士認為在尋找工作的過程中搜尋工作信息、面試過于耗時,且獲得的工作信息真實性偏低,浪費時間與精力。
在發布儀式上,市人力資源社會保障局副局長鄭海聲表示:“《藍皮書》的發布,讓全市各行業、各人力資源服務機構對我們中山人力資源服務業的狀況有更加全面、精準的了解,為下一步推進全市人力資源服務業發展提供有力的保障。”
■“139”行動提供定點精準服務
隨著藍皮書發布,中山宣布啟動支持人力資源服務業發展“139”專項行動。“139”行動具體措施包括建設“1+4+N”人力資源產業園,引導符合條件的人力資源服務機構入駐我市人力資源服務產業園,協助人力資源服務機構申領就業和人才補貼;發揮企業主體、政府引導、市場調節作用,推動企校、政校、市場深度合作;堅持“保存量、擴增量”原則,鞏固傳統勞務協作區域,開拓全新勞務協作市場;結合戰略產業發展、傳統產業技改和高端產業提升,重點招引技能人才,每年通過現場招聘會、網絡招聘會、對口幫扶等方式,引進萬名以上技能人才到中山就業等內容。
新聞百科
“139”行動
將通過100名人社干部,分組直接聯系300家人力資源服務機構,定點精準服務全市900家重點企業,最大限度激發市場活力,充分發揮市場在人力資源配置中的決定性作用,促進就業形勢穩定,緩解企業用工難題,推動產業升級發展。
相關新聞
中山發布技能人才五年倍增計劃 每年新增9.5萬人
本報訊 3月29日,在廣東省人力資源服務產業發展論壇暨中山市人力資源服務產業發展大會上,市人力資源社會保障局發布了《中山市技能人才五年倍增計劃》(以下簡稱“《計劃》”)。該方案計劃從今年起每年新增技能人才9.5萬人,至2025年全市技能人才總量達95萬人,實現技能人才倍增目標,技能勞動者占就業人員總量40%以上,為中山實現高質量發展,打造全國制造業一線城市提供堅實的技能人才支撐。
《計劃》提出,在深化政校企深度合作方面,采取政校、校校、企校合作方式,引導我市鎮街、職業(技工)院校、重點企業、中介機構,與省內外職業(技工)院校建立合作關系,實行技工“聯合培養”,計劃每年定向輸送3萬名技工到我市。加快推進市技師學院“雙高”建設,推行現代學徒制、企業新型學徒制,做優做強全市技工院校,實現在校生規模達3萬人,年均培養相關技能人才1萬人。
在職業技能提升方面,全面推行終身職業技能培訓制度,以職業(技工)院校為骨干,各類職業培訓機構為基礎,實行學制教育與短期培訓并重,大規模開展職業技能培訓,五年內組織補貼性技能培訓14萬人次,不斷提升我市勞動者整體技能素質。
在構建留才體系方面,支持企業按規定自主開展職工職業技能等級認定工作,構建技能教育提升評價體系,加快技工院校職業技能等級認定,開展鄉村工匠培訓評價,形成標準一致、底數清晰、評價有效的技能評定模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