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國欽
全面實施鄉村振興戰略,離不開農業的高質量發展。市人大代表楊國欽從1982年開始從事養殖業,一直關心農業產業發展,繼2017年提出《要求減少使用化肥,鼓勵使用有機肥料,保護生態安全,提高農產品質量》后,今年再次關注有機肥推廣,提出《關于大力推廣有機肥使用,進一步推進中山農業綠色發展的建議》。
楊國欽表示:“有機肥的施用,一方面可以變廢為寶,解決養殖糞污染問題;另一方面,使用有機肥在改良土壤、提升農產品品質、發展綠色農業等方面有非常重要的作用。”
■推廣使用有機肥,強化政府“指揮棒”作用
楊國欽介紹,有機肥主要由生物物質、動植物廢棄物、植物殘體加工而來,富含大量包括氮、磷、鉀在內的豐富的營養元素,不僅能為農作物提供全面營養,而且肥效長,可增加和更新土壤有機質,改善土壤的理化性質和生物活性,促進綠色食品生產及土壤生態系統的循環。
“目前我市在推廣有機肥方面仍有一些問題,政府對有機肥使用推廣的決策引導尚待完善、小農經濟制約著有機肥推廣使用的廣度和深度、農戶缺少使用有機肥的意識,同時有機肥成本較高,也增大了推廣難度;市場上有機肥質量參差不齊也影響農戶使用信心和積極性。”楊國欽說,以他所經營的沙溪鎮白鶴咀種雞場為例,該種雞場已取得有機肥認證,自2015年投資400多萬元建成了有機肥生產車間,除了前期投入外,每年還需不停投入設備維護及耗材費用,成本較高,產出的商品有機肥成本也相應增加。加上運輸成本和施肥人工成本,導致有機肥總體成本較高,推廣難度增大。
因此楊國欽建議,為謀求中山市農業面源污染長效的治理和現代綠色農業的可持續發展,建議探索“政府引導+社會化運作”的長效機制,強化政府的扶持和引導,用好“指揮棒”,動員社會的參與和帶動,傳好“接力棒”,發揮種植專業戶、家庭農場主、農業合作社等新型農業經營主體的帶頭示范作用,創建有機肥推廣使用示范基地,逐步實現種植規模化、集約化,推廣示范帶動周邊農戶使用。
■現代農業需要“新農人”,為鄉村產業振興帶來生力軍
楊國欽非常關注“三農”問題,他表示現代農業需要“新農人”,為鄉村產業振興帶來生力軍。在當前年輕人普遍進城、農村老齡化嚴重的情況下,“誰來從事農業”正成為鄉村振興面臨的巨大挑戰,“雖然目前農業機械化已經非常普及,仍有不少人覺得農業太辛苦、太臟。”鄉村振興戰略的核心是推動農村農業實現現代化,實現產業興旺、生態宜居、鄉風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的總要求,需年輕人注入新鮮血液,他們是學習新技術、發展新產業、建設新農村的生力軍。
楊國欽的兒子楊笑一2017年大學畢業后就回到種雞場工作,“剛開始也缺乏興趣,主要是想著父親工作比較辛苦,想分擔一些,但是現在觀念已經轉變,現在的種雞場自動化程度高,很多工作都由機器完成,現代農業需要年輕人加入。”楊笑一說,他回到種雞場工作后,讓種雞場在營銷和互聯網應用上明顯提升。
楊國欽表示,吸引青年人回到農村需要做好產業結構調整,鄉村振興作產業規劃時要盡量走產業融合發展之路,一是可以留住年輕人,二是能夠提升產業發展質量和利潤。同時也要做好新型職業農民培訓,要大力培育種養大戶、家庭農場和農民合作社等新型農業經營主體,培育更多高素質新型職業農民,完善農業科研人才培養支持機制,培養一批活躍在基層一線的農技人員,引導更多有志青年返鄉創業,為農業發展注入新思路、新活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