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人民政治協商會議中山市第十二屆委員會常務委員會工作報告
——2021年2月4日在政協中山市第十二屆委員會第五次會議上
中山市政協主席 唐穎
各位委員:
我代表政協中山市第十二屆委員會常務委員會,向大會報告工作,請予審議,并請列席會議的同志提出意見。
■2020年工作回顧
2020年是新中國歷史上極不平凡的一年,是全面建成小康社會和“十三五”規劃收官之年。一年來,中山市政協高舉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偉大旗幟,認真貫徹落實習近平總書記關于統籌推進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和經濟社會發展工作的重要講話精神以及出席深圳經濟特區建立40周年慶祝大會和視察廣東重要講話、重要指示精神,緊跟市委戰疫情、保民生、抓發展、促穩定等重點部署,聚焦主業,做強主業,不斷提升專門協商機構履職水平,為打贏經濟翻身仗,重振中山虎威、加快高質量崛起作出了政協貢獻。
一、堅定不移以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為統領,夯實共同思想政治基礎
始終把加強思想理論建設、確保正確政治方向作為政協履職盡責的前提和關鍵,聚焦重要部署、重大專題,共舉行31次黨組會議、19次專題學習會,推動各民主黨派、社會團體、各族各界人士同心同德、同向同行。
堅持用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武裝頭腦。發揮市政協黨組政治引領作用,嚴格落實“第一議題”制度,建立黨組成員領讀導讀機制、主席會議成員學習交流機制,深入學習習近平總書記重要講話、重要指示批示精神和《習近平談治國理政》第三卷30多次,組織理論學習中心組專題學習13次。加強政協干部和政協委員的理論武裝,市政協各級黨組織開展學習100多場次,確保在思想上政治上行動上同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保持高度一致。
堅持黨對政協工作的全面領導。堅持把市委工作部署貫穿于政協履職的全過程,圍繞市委中心工作制定年度工作要點和協商計劃,及時向市委請示報告重大工作、重要事項,落實市委常委、統戰部部長兼任市政協黨組副書記這一制度安排,推動黨的主張和意圖在政協更好地貫徹落實。充分發揮市政協黨組把方向、管大局、保落實的作用,貫徹執行“兩個維護”十項制度機制,修訂《中山市政協推進人民政協黨的組織和黨的工作有效覆蓋的制度》,促進黨的組織對黨員委員全覆蓋、黨的工作對政協委員全覆蓋。落實意識形態工作“一崗雙責”,妥善化解意識形態安全隱患,筑牢意識形態工作“防火墻”。積極配合市委對市政協機關的巡察工作,對巡察反饋的3個方面、15個問題逐一整改,推進全面從嚴治黨向縱深發展。
二、發揮專門協商機構作用,助力重振中山虎威
認真貫徹市委工作部署,圍繞搶抓“雙區”建設機遇,實施交通攻堅年、項目落地年、穩企安商年等工作重點,深入開展調查研究,提高建言資政質量。
緊扣“六大戰役”扎實履職。著眼推進交通基礎設施建設,撰寫《優化長江路-博愛六路片區交通組織 提升道路通行能力》《以產城融合發展為核心 為中山重振虎威貢獻城市更新力量》調研報告,組織委員赴深中通道施工現場視察,助推重點工程建設。著眼推進工業重點項目建設,撰寫《聚焦新基建 助推制造業高質量發展》調研報告,以新基建為主題召開政協委員與市長協商座談會,促進制造業創新發展。著眼推進美麗田園建設,撰寫《以“五大美麗”行動為抓手 助推“精品中山”建設》《建設華南花卉苗木交易中心 加快推進中山市花木產業轉型升級》調研報告。著眼推進黑臭水體整治,組織百名政協委員赴5個鎮街開展黑臭水體整治民主監督活動,推動我市河涌長治久清。著眼推進打贏藍天保衛戰,圍繞改善空氣質量、促進南部組團垃圾綜合處理基地建設開展監督視察,助推空氣質量持續改善。著眼促進政務服務環境提升,對民革市委會提出的《關于優化營商環境 促進深中融合發展的建議》進行重點督辦,促進全市依申請政務服務事項“一網通辦”率97%,排名躍居全省前列。
緊扣高質量發展協商議政。全年深入各鎮街、相關單位、企業、村(社區)調研90多次,召開職能部門、專家學者專題研討座談會60多次,向市委市政府報送調研報告12個。以“深調研”促進“真落實”,圍繞健全公共衛生應急管理體系和編制我市“十四五”規劃等重要專題開展常委會專題協商,圍繞完善人才政策、建設“灣區樞紐、精品中山”等開展專委會對口協商,組織委員參加《中山市生活垃圾分類管理辦法》等立法協商。全年共開展常態化、多層次、各方面有序參與的協商活動13場次,有力助推我市經濟社會高質量發展。
三、堅持人民至上,助推民生改善
落實以人民為中心的發展思想,通過形式多樣的履職活動,為增進人民群眾福祉鼓與呼,助力黨委政府扎實做好保障和改善民生工作。
以民主監督增進民生福祉。關注環境整治,開展海岸帶生態環境保護與利用、生活垃圾分類等民主監督活動,助力打贏污染防控攻堅戰。關注重大民生基礎設施建設,組織委員視察市兒童公園建設工地,助推加快工程進度。關注鄉村振興,弘揚鄉賢文化。配合省政協深入板芙、南區等鎮街督導“決勝脫貧攻堅硬任務”和“鄉村振興三年取得重大進展硬任務”落實。積極選派委員參加各種全市性的調查、檢查、行風政風評議、決策咨詢等活動。全年共開展民主監督15場次,助推一批民生實事得到有效解決。
以提案辦理促進民生建設。組織委員聚焦醫療衛生、養老服務、學前教育、城市管理等民生議題,廣泛聽取民意,提出一批高質量提案。配合市領導牽頭督辦9件重點提案,協助市相關部門對232件立案提案逐一辦理。賴澤華書記、危偉漢市長高度重視,領銜督辦《關于翠亨新區產業布局和規劃的建議》《關于加強我市農村人居環境整治的建議》等重點提案,帶動政協提案得到及時辦理。市政協委員提出的一大批提案建議轉化為我市具體工作措施,有力推動了全市民生事業發展。
四、做好大團結大聯合,畫出最大同心圓
堅持把加強思想政治引領、廣泛凝聚共識貫穿于全部履職工作,在人民政協舞臺上充分展示新時代多黨合作、各界人士和衷共濟的蓬勃生機,匯聚起改革發展的強大合力。
深化黨派團體合作共事。發揮人民政協在落實新型政黨制度中的重要作用,積極為民主黨派、無黨派人士在人民政協更好發揮作用創造條件。出臺《政協中山市委員會關于進一步加強與市各民主黨派、工商聯及無黨派人士聯絡的制度》,邀請各民主黨派參加各類履職活動30多次。支持黨派團體和各界人士在政協會議上發表意見,對黨派團體提案進行重點督辦。
深化港澳臺僑工作。發揮港澳委員雙重積極作用,協同推進粵港澳大灣區建設,引導港區委員旗幟鮮明支持制定和實施“港區國安法”,為“一國兩制”行穩致遠凝聚正能量。建立加強與港澳臺同胞、海外僑胞聯誼的工作機制,邀請港澳委員、海外僑胞和臺商代表列席市政協常委會議,不斷發展壯大愛國愛港愛澳力量,助力港澳繁榮穩定。征集文史資料180萬字,發行史料1.3萬冊,發揮文史資料存史資政、團結育人作用。
五、創新工作方式方法,夯實政協工作基礎
牢牢把握政協新方位新使命,始終保持新時代奮斗者的姿態和干勁,強化政協工作制度化、規范化建設,全面提升履職能力和水平。
創新政協履職方式。推進政協工作向基層延伸,在5個鎮街舉辦《民法典》進基層活動,吸引180萬人次在線觀看,取得良好社會反響,得到“學習強國”和《人民政協報》宣傳報道。創新方式開展“政協請您來協商—立法協商進社區”活動,將協商場所從機關搬到社區,協商范圍從委員延伸到市民,協商形式從現場拓展到線上,得到省政協充分肯定。首創連線港澳委員開展網絡議政、遠程協商,使互聯網變量成為推動政協工作的增量。加強政協理論研究,成立市政協理論研究小組,推動政協工作理論創新、實踐創新。創新委員學習方式,舉辦5期在線專題學習和讀書分享活動,促進委員知情明政。拓寬委員履職平臺,創辦《資政之聲》,做實“委員聯絡站”“委員沙龍”,委員在政協工作中的主體作用更加凸顯。
創新機關工作機制。建立機關每月例會制度,修訂和完善近30項各類制度,提升機關管理水平。堅持黨管干部原則,進一步優化干部隊伍結構,強化青年干部專兼能力培養,激發干部隊伍活力。深化模范機關創建,開展“庸懶散松”問題專項整治,機關干部精神面貌、工作效率明顯提升。對口幫扶廣寧縣大良村實現貧困村和貧困戶全部出列,圓滿完成脫貧攻堅任務。
六、全力以赴抗擊疫情,展現委員使命擔當
在抗擊疫情的大考中,市政協聞令而動,組織29個界別、300多名政協委員全力投入疫情防控,整理委員收集的社情民意信息100余篇,編印3期《政協委員建議匯編》,多項建議被市委市政府采納吸收。廣大政協委員積極響應市政協號召,共捐獻人民幣1700萬元、港幣2000萬元、口罩55.6萬個及一大批防疫物資。委員們向市委市政府提交在疫情期間組建助農平臺的建議,協助解決萬噸脆肉鯇滯銷問題。撰寫《推動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和復工復產變“兩難”為“兩全”》《疫情防控常態化條件下企業復工復產有關法律問題研究》等調研報告,及時提出管用有效的意見建議,特別是疫情期間靈活用工、共享用工的建議,被中央電視臺《焦點訪談》專題推介。6位市政協委員被評為市抗擊新冠肺炎疫情先進個人,市政協辦被評為先進集體。
各位委員、同志們,過去一年,面對疫情防控的大戰大考,市政協各項工作取得新的進步,這些成績的取得,離不開市委的正確領導,離不開市人大常委會、市政府和各部門、各鎮街的大力支持,離不開各民主黨派和無黨派人士、人民團體、社會各界、港澳臺同胞、海外中山鄉親和全體政協委員的共同努力。在此,我代表市政協常委會表示衷心感謝!
在肯定成績的同時,我們也清醒認識到工作中還存在一些問題和不足,如協商機制有待完善,民主監督力度有待提高,工作向基層延伸有待加強等。我們將提出針對性的措施,切實加以解決。
■2021年工作思路
2021年是中國共產黨建黨100周年,是實施“十四五”規劃、開啟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新征程的第一年,做好今年的工作,意義重大、影響深遠。常委會工作的總體要求是:堅持以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為指導,深入貫徹中共十九大和十九屆二中、三中、四中、五中全會精神,全面貫徹落實習近平總書記視察廣東重要講話、重要指示精神,立足新發展階段,貫徹新發展理念,融入新發展格局,聚焦市委中心任務履職盡責,把加強思想政治引領、廣泛凝聚共識作為中心環節,發揮好專門協商機構獨特優勢和作用,進一步聚焦主業、做強主業,為重振虎威攻堅年推動中山打贏經濟翻身仗、加快高質量崛起凝聚政協智慧、貢獻政協力量。
一、聚焦思想理論武裝推進政治建設
深刻把握人民政協的政治屬性和政治要求,認真貫徹落實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學習貫徹中共十九屆五中全會精神,全面貫徹總書記出席深圳經濟特區建立40周年慶祝大會和視察廣東重要講話、重要指示精神,把牢政協工作的正確政治方向,團結引領各黨派團體、各族各界人士堅定不移聽黨話、跟黨走。深入開展人民政協理論研究,著力打造“書香政協”。開展紀念中國共產黨建黨100周年慶祝活動,從中國共產黨偉大奮斗歷程中汲取力量。舉辦紀念辛亥革命110周年活動,發揚光大辛亥革命精神,增進大團結大聯合。
二、聚焦高質量發展建言資政
圍繞市委、市政府中心工作,注重發揮市政協整體效能,把實施重大平臺建設“頭號工程”、繼續推進“三個年”建設、打贏“六大戰役”作為貫穿全年履職工作的主線,深入調查研究,有效協商議政,精準建言獻策,為中山全力推動“雙區”建設、深度參與“一核一帶一區”獻計出力。堅持問題導向,針對城市發展能級不足、科創能力薄弱等短板,圍繞打造萬畝級產業平臺、培育創新型現代產業集群、做強國內國際“兩個市場”等課題,建睿智之言、獻務實之策,為黨委政府科學決策提供參考。
三、聚焦“十四五”開好局凝心聚力
發揮新型政黨制度優勢,支持民主黨派、無黨派人士在政協參與協商、發表意見、提出建議,圍繞打造灣區西部重要綜合交通樞紐、發揮工業投資乘數效應、營造一流城市環境等開展聯合調研,為推進中山經濟社會發展共謀良策。發揮港澳委員雙重積極作用,組織港澳委員紅色之旅和港澳青年中山行活動,借助港澳委員的獨特優勢,為中山引進先進發展要素、融入雙循環體系、密切人文科技交流多作貢獻。擴大對外交流交往,鼓勵海外僑胞把握“雙區驅動”重大歷史機遇,廣泛凝聚僑心僑智僑力。
四、聚焦增進民生福祉履職盡責
發揮專門協商機構作用,堅持協商于民、協商為民,緊扣全方位就業創業服務、擴大優質教育供給、整合型醫療服務體系、特殊困難群體兜底保障等,協助黨委政府破解民生難題,提高人民生活品質。針對制約中山高質量發展的深層次問題,圍繞深化城鄉管理體制改革、優化營商環境、推進鄉村振興等,組織廣大政協委員深入基層一線調研協商,為提高發展平衡性協調性建真言、獻良策。發揮協商式民主監督作用,圍繞打造民宿示范性標桿、提升食品安全保障、加大醫保惠民力度、提升道路通行能力等重點內容,扎實開展民主監督。
五、聚焦黨建引領推動政協工作提質增效
深入貫徹新時代黨的建設總要求,發揮好市政協黨組把方向、管大局、保落實的重要作用,確保把黨中央大政方針以及省委工作部署、市委工作要求不折不扣貫徹落實到政協全部工作之中。健全專委會工作機制,發揮專委會“專”的定位,提高“專”的能力,體現“專”的水平。指導鎮街政協工作室、委員工作站開展常態化運作,推動政協工作向社區、群眾延伸。打造“政協請你來協商”品牌,讓委員在履職活動中站“前沿”、唱“主角”、展“風采”。采取視頻會議、在線分享等多種途徑舉辦政協委員學堂,打造高素質的政協委員和政協機關干部隊伍。
各位委員、同志們,征途漫漫,惟有奮斗!讓我們更加緊密地團結在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中共中央周圍,高舉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偉大旗幟,在中共中山市委的堅強領導下,風雨同舟寫歷史,團結奮斗向未來,推動中山在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新征程中走在前列、再創輝煌,以更加優異的成績慶祝中國共產黨成立100周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