聯系人:舒工
手機:13726017833
qq:64407753
地址:廣東省中山市三鄉鎮烏石村萬里路2號16卡首層
發布時間:2021-03-22 12:37:00
一是切實筑牢思想根基。嚴格落實“第一議題”制度,開展專題學習38次,帶動各基層黨組織書記講黨課逾700場次,廣泛學習宣傳3850次。組織街道6339名黨員落實好主題黨會,開展主題黨課778場,主題黨日620次,參與人數達1.5萬人次。落實意識形態工作責任制,有效管好陣地。持續深入開展“大學習、深調研、真落實”工作,形成14個專題調研報告。
二是疫情防控取得階段性成果。堅持人民至上、生命至上,在較短時間內將本地確診病例“清零”,實現病例“零增長”,患者“零死亡”。扎實推進復工復產,統籌安排超2000萬元財政資金,制定“暖企十條”幫扶企業,惠及市場主體近3200家次。3個單位獲得市抗擊新冠肺炎疫情先進集體稱號,1個黨支部獲得先進基層黨組織稱號,1名同志獲得市優秀共產黨員稱號,5名同志獲得市抗擊新冠肺炎疫情先進個人稱號。
三是經濟發展穩中有進。地區生產總值連續4個季度保持正增長,全年增速2.9%,總量達300.61億元,成為全市第3個總量突破300億元的鎮街。三次產業結構優化調整為0:12.4:87.6,第三產業增加值263.25億元,總量保持全市第1。舉辦政銀企活動6場,開展“萬干扶萬企”活動,深入470家規上限上企業做好“管家式”服務。投入550萬元開展消費節系列活動,拉動整體消費效應超1.5億元。5個市重點項目落地開工,一批優質項目加快布局。增設線上服務措施,成立“政務管家”團隊,政務服務水平不斷提升。
四是創新驅動不斷深化。共有高新技術企業76家,市級工程技術研究中心38家。建設5G站點282個,基本實現轄區5G信號全覆蓋。積極培育總部經濟,共有7家被市認定的總部企業,培育扶持新增服務業規上限上企業48家。發揮金融業在服務實體經濟中的作用,復工復產期間,助力轄區58家企業獲得銀行貸款及授信支持,涉及金額約13億元。
五是城市品質得到提升。全力配合做好岐江新城土地整備,完成金基汽車城土地整理。試點開展沙崗舊村莊改造項目,啟動環紫馬嶺片區舊村莊改造項目前期研究工作。完成中開高速、8條黑臭水體整治等項目征地拆遷任務,提前達到“征地”和“拆遷”2個100%,南沙路、悅賓路、悅民路3條“斷頭路”全部打通。拆除違建8.92萬平方米,違法建設三年專項治理任務累計完成率達288.8%,排名全市第1。在2020年度各鎮街文明程度指數測評中排名第1。落實“河長制”,整治大氣污染,治理新村等城中村出租屋“垃圾圍城”痛點。推進垃圾分類試點工作,街道公共機構實現垃圾分類全覆蓋。
六是民生福祉持續增進。高標準推進街道十件民生實事和社區民生微實事。教育年度投入4.88億元,用于教師待遇保障和新建長江小學(暫定名)等工程,建成東區街道第一中心幼兒園,公辦在園幼兒占比從18%躍升至43%,連續15年獲初中教學質量評價先進鎮街一等獎。新建2個衛生站點,街道30個單位獲得“廣東省健康促進單位”榮譽稱號,省健康促進示范區項目通過市級驗收。新增就業人數3408人,城鎮登記失業率控制在3%以內。發放各類救濟救助補貼901.77萬元,惠及近5.9萬人次。基本民生保障、婦女兒童、養老、志愿服務、維護職工合法權益等工作取得新成效。新時代文明實踐中心升級啟用,公共文化服務體系不斷完善。星級“僑胞之家”成功掛牌,成為全市首批8個掛牌的鎮街之一。對口幫扶的7個貧困村脫貧出列,綏江縣2020年主要指標在2019年率先脫貧的基礎上實現穩步提高。高質量完成征兵任務,榮獲市征兵工作全優單位稱號。退役軍人服務中心通過省級星級退役軍人服務中心和全國示范型退役軍人服務中心創建“雙考核”。人大代表聯系群眾渠道進一步拓寬。
七是社會大局平穩有序。掃黑除惡專項斗爭成效顯著,排名全市第2。多措并舉化解矛盾糾紛,成為全市唯一的全省第二批“維穩工作示范點”創建單位。“颶風2020”專項行動全市排名第1,有效警情下降29.27%,實現轄區6年“零命案”。建成一類視頻監控點619個,推動76間中小學、幼兒園一鍵報警系統升級改造,朗晴小學等11所小學完成人臉識別系統安裝。創新打造社區綜合治理微中心、花苑社區紅心綜合網格示范點和起灣社區黨群服務中心示范點。扎實開展安全生產、消防安全、交通運輸、“三防”應急等工作,全年無發生重大安全事故和重大消防安全事故。
八是黨的建設全面加強。出臺城市基層黨建全域提升“十項措施”。率先完成10個社區黨群服務中心優化升級。100%完成非公企業、社會組織和商住小區黨組織單獨組建工作,盛景尚峰商圈黨委被評為全省“兩新”組織黨建工作示范點。以優秀等次完成新鰲嶺社區軟弱渙散黨組織整頓任務。率先完成鎮街體制改革,高質量完成社區“兩委”換屆工作。出臺機關職員、社區“兩委”班子成員及社區專干積分制職級管理辦法。將25份重要制度匯編成冊,以制度管人管事。深化黨風廉政建設,全年立案10件,給予黨紀處分10人,誡勉談話5人。自去年11月3日市委對村巡察反饋至2021年2月3日,完成問題整改29項,完成率達87.8%。
在看到成績的同時,我們要清醒地認識到,工作中還存在一些不足,面臨不少困難和挑戰。比如,經濟堆頭取得重大突破,但增速僅為2.9%;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固定資產投資與既定目標存在較大差距;財政壓力依然較大;公共服務、基礎設施等工程建設進度仍需加快,教育、醫療等仍存短板。
2021年經濟社會發展的主要預期目標是:地區生產總值增長7%,第三產業增加值增長6.5%,固定資產投資增長20%,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增長5%,進出口總額增長3%,地方一般公共預算收入增長持平。
(一)全力打響城市更新攻堅戰,完善城市功能,提升城市價值。
一是優化空間布局。分步有序、研究推進北部總部經濟區、中部復合功能區、南部生態核心區建設。北部總部經濟區依托岐江新城,全力打造城市未來新客廳。中部復合功能區拓展盛景尚峰紫馬奔騰商圈金融業發展空間,打造產城融合發展區。南部生態核心區利用長江三溪、金鐘湖公園群等自然資源,挖掘生態文創元素和鄉土歷史資源,打造文旅目的地。
二是完善交通路網。配合做好中開高速、南外環、起灣道、世紀大道、東祥路、沙石路等道路的升級改造,加強與周邊鎮街的互聯互通。開展村級道路拓寬改造工程,打通城市道路“毛細血管”。
三是加快城市建設。片點結合有序推進城市更新,推動“三舊”改造連片開發。下足“繡花”功夫推動老舊小區微改造,積極解決小區建筑物和配套設施破損老化等問題。
(二)全力打響項目建設攻堅戰,發揮帶動效應,增強發展后勁。
一是推動項目落地動工。推進富元108國際金融中心、寶龍綜合體等一批重點項目落地動工,實行閉環管理,協調解決落地難題。充分發揮重點項目示范帶動作用,形成梯次漸進、滾動發展態勢。
二是加大招商選資力度。瞄準北京、深圳、廣州等重點地區主動出擊,招引一批優質的、具有影響力的產業項目進駐。支持企業建設綜合型總部、區域型總部、職能型總部,培育壯大總部經濟。
三是提升精準服務企業水平。落實領導干部聯系企業制度,深入推進“萬干扶萬企”工作,分門別類做好政策宣講。搭建政銀企合作對接平臺,推進“放管服”改革,完善“一門式一網式”服務。
(三)全力打響產業升級攻堅戰,搶占產業高端,推動高質發展。
一是堅持創新驅動發展戰略。完善科技創新體系和載體建設,建成一批具有引領示范作用的工程技術研究中心和雙創孵化基地。完善配套支持科技創新發展政策措施,推動企業全生命周期公共技術服務平臺體系建設,為企業研發創新提供支持。依托東區人力資源服務產業園、青年之家等平臺優勢,打造創新人才發展高地。
二是推動服務業高質量發展。發揮現代服務業支撐推動全市制造業發展作用,充分釋放“兩業”融合發展內在潛力。編制服務業發展“十四五”專項規劃,鞏固發揮服務業核心地位和引擎作用。實施生產性服務業改造提升行動,做大做強專業服務。建立完善金融服務體系,打造更具影響力的金融大平臺。
三是搶抓數字經濟發展機遇。推動數字經濟和實體經濟深度融合,發展智能制造、5G基礎設施、云網絡、云展廳等“新基建”。支持企業利用5G網絡和現代化信息技術實現產品營銷,支持“互聯網+家政”“互聯網+居家養老”等新業態發展。
(四)全力打響活力提升攻堅戰,集聚要素資源,煥發首善魅力。
一是發力消費新業態新模式。打造高端商業綜合體,加快體驗式消費發展。開展系列促銷活動,帶旺商圈消費。拓展夜經濟系列服務,打造旅游餐飲消費經濟帶。建立東區美食名店體系,制作美食地圖,舉辦餐飲賽事。
二是促進文旅產業融合發展。推進全域旅游建設,對有歷史文化價值的建筑、街區實行保護性改造,探索升級建設特色文化街區。培育發展“網紅經濟”,打造一批新型綜合商貿示范點。各級聯動舉辦文化活動,帶旺文旅體育市場。
三是夯實民生幸福。做好街道2021年十件民生實事。深化教育領域改革創新,增加公辦教育供給。加強與市級醫院聯動合作,把東區社區衛生服務中心打造成為全市首個社區醫院示范樣本。抓好常態化疫情防控,筑牢“外嚴防輸入、內嚴防反彈”防線。加強勞動者技能培訓,做好困難人群保障,抓好醫療救助。積極開展惠及不同群體的社區活動。
(五)全力打響環境優化攻堅戰,打造優質生活,提升宜居水平。
一是優化生態環境。嚴格落實河長制,加強大氣污染防治。落實保護土地資源,全面開展“兩違”整治。推動創文工作常態化,廣泛開展愛國衛生運動。深入推進生活垃圾分類示范區建設,提升工作實效。
二是完善城市管理。加強“中心+信息化+網格化”管理平臺建設,建設“綜合網格”。建立基礎信息動態數據庫,打造“城市大腦”。因地制宜建立“微網格”治理新單元,推動社會治理落實到基層。
三是強化平安建設。嚴厲打擊各類違法犯罪活動,加強對重點區域的防控。開展整治突出毒品問題三年行動計劃。推進智慧新法制平臺和智能執法場所建設。扎實開展安全生產、消防安全、交通運輸、“三防”應急、食品安全等工作。做好人大、雙擁、外事僑務、民族宗教、婦女兒童、工會組織建設、志愿服務、退役軍人等工作。
(六)加強黨的全面領導和黨的建設,為奮進新征程提供堅強政治保證和組織保證。
一是始終把黨的政治建設擺在首位。堅持把學習貫徹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作為頭等大事和首要政治任務,增強“四個意識”、堅定“四個自信”、做到“兩個維護”。做好慶祝建黨100周年有關活動。加強意識形態陣地建設。強化巡察成果運用,做好巡察整改“后半篇文章”。
二是夯實各領域黨建工作基礎。謀劃新一輪基層黨組織建設三年行動計劃,加強新一屆社區“兩委”班子建設。強化學校黨組織政治功能,提升學校黨建工作水平。實施黨建品牌創建行動,打響10個社區和各領域特色黨建品牌。
三是打造忠誠干凈擔當的干部隊伍。推進核編定崗,探索建立各類別干部空缺職位動態監測機制。樹立鮮明用人導向,健全考核機制,優化積分制管理辦法,細化容錯免責措施。扎實開展干部教育培訓工作。
四是持之以恒正風肅紀反腐。深化紀檢監察體制改革。抓好廉政風險防控,嚴肅查處基層腐敗問題。嚴格落實中央八項規定及其實施細則,持續糾正“四風”。常態化開展廉政教育,落實黨內談話等制度。加強紀檢隊伍建設,提高紀檢隊伍專業化水平。
掃一掃加好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