聯系人:舒工
手機:13726017833
qq:64407753
地址:廣東省中山市三鄉鎮烏石村萬里路2號16卡首層
發布時間:2021-03-18 21:31:44
白蕉鎮東堤北段社區公園。
深冬季節,40萬平方米的黃楊河濕地公園依然綠意連綿。長春花和鳶尾簇擁點綴公園岸線,河畔成片的美人蕉擎著黃色花朵,與水畔紫色的翠蘆莉花、綠色的蒹葭交相駁雜,暈染水岸。
井岸城區歷史悠久的霞山公園、具有本地特色的斗門市民公園、連接斗門情侶路的黃楊河濕地公園……198座大大小小的公園點綴在675平方公里的斗門大地,“百園連環”,構建出山清水秀、宜居宜業宜游的環境面貌。
疏林草地、四季花開。截至2019年年底,斗門區公園綠地面積達1436.91公頃,人均公園綠地面積24.44平方米,較2016年增長35%,城市美化綠化水平不斷提升。
從2013年起,斗門區每年新建或改建10座公園,并將這一目標納入每年的“十大民生實事”。今年,斗門區啟動黃楊河濕地公園二期56萬平方米項目建設,沿著“河套”地區南延,將黃楊河“一河兩岸”綿延6公里長的濕地,打造成為生態、都市、田園三位一體的“黃楊綠洲”,建設逾百萬平方米的超級城市公園。
“現在聞不到臭味了,水里有了魚蝦蟹。”在五福涌的中下游,保潔員關鳳娣搖著小船清理河涌中的青苔。紅果冬青、水蒲桃、落羽杉、柳葉馬鞭草、水生美人蕉、菖蒲……在井岸鎮五福涌的源頭,名目繁多的綠植栽種于此,成為冬季的一道綠色風景線。
斗門區8條黑臭水體(即五福涌、雞咀涌、新青正涌、合禾涌、白頭翁涌、咸坑河、沙龍涌和新青工業園排洪渠)綜合整治取得階段性成效。斗門區累計完成投資4.41億元,全面落實河長制、湖長制,以實現“河暢、水清、岸綠、景美”為目標,243名河長“上崗”治河,開展8條黑臭河涌水生態修復,總整治長度達21.05公里,全區水環境質量得到明顯改善。持續推進農村污水處理設施建設,累計完成100個分散式農村生活污水處理設施,基本實現全區村居污水處理設施全覆蓋。
今年9月,省生態環境廳、省住房和城鄉建設廳通報,斗門區8條黑臭水體全部達到消除黑臭或基本消除黑臭,消除比例為100%。
井岸等城區面貌一新,公園綠地增加了,黑臭水體日漸清澈,居民的獲得感、幸福感更強烈了。
雨水管網工程、污水管網工程、荷塘花園及綠化提升……斗門鎮斗門村的區級樣板村建設項目已取得成效;斗門鎮新鄉村內存在10余年的養雞場成功拆除,村容村貌得到了極大改善,干凈整潔成為常態。
黨的十九大提出鄉村振興戰略。農村人居環境整治,是鄉村振興戰略的第一場硬仗。擁有118個涉農村居的斗門區,成為鄉村振興戰略農村人居環境整治這盤大棋中不可或缺的棋子。
在農村人居環境整治中,斗門區以農村“廁所革命”、市區級樣板村建設、“三清三拆三整治”、垃圾處理為主攻方向,涉及農村生活垃圾治理、污水治理、廁所改造升級、建筑風貌提升、基礎設施和公共服務等多個方面,由點到面、由面到全域推進,118個涉農村居舊貌換新顏。在中央農辦、農業農村部《關于通報表揚2019年全國村莊清潔行動先進縣深入開展2020年村莊清潔行動的通知》中,斗門區上榜成為廣東省4個入選縣(區)之一。
此外,斗門區采取扎實舉措,對城鄉大氣環境綜合整治。在全市率先出臺空氣質量提升攻堅行動工作方案,重點實施“8個100%”,嚴格執行揚塵控制“六個100%”,舉全區之力打好打贏大氣污染防治攻堅戰。
經濟社會要好,碧水、藍天、凈土綠色發展一個都不能少!
在“十三五”期間,斗門區踐行“以人民為中心”的發展思想,長遠謀劃、高端布局、持續發力,在建設濱江田園生態新城過程中,一方面持之以恒推進“三城三化”建設,構建“自然公園+城市公園+社區公園+附屬綠地”的綠地體系,打造四季常綠的綠城、四季花開的花城和公園之城;另一方面,斗門區深入推進鄉村振興戰略,大力實施農村人居環境整治,農村人居環境實現“質”的提升。“十三五”期間,斗門區成功摘得“國家生態區”等國字號榮譽,城鄉品質和人居環境質量不斷提升,不斷滿足群眾宜居宜業宜游的美好生活需求。
(來源:珠海特區報)
掃一掃加好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