聯系人:舒工
手機:13726017833
qq:64407753
地址:廣東省中山市三鄉鎮烏石村萬里路2號16卡首層
發布時間:2021-09-27 11:16:17
本文來源:時代周報 作者:梁施婷
“不知道為什么,二年級的學習比一年級容易多了!”小學二年級學生小磊跑回家告訴媽媽。
小磊的媽媽知道為什么。她向時代周報的記者表示,”雙減”政策下,新學期開學后,孩子的作業量明顯減少,功課基本都是在課堂上完成。
剛過去的中秋假期,擺脫了作業的小磊過上了在家打游戲,出門和小伙伴騎自行車的生活。如無意外,接下來的國慶長假,小磊和媽媽將有一次期待已久的出游。
“雙減”政策下的第一個新學期,小磊找回了童年久違的快樂。
教育部公布的數據顯示,截至今年9月22日,在接受檢測的16萬所義務教育學校中,98.2%的學校出臺了作業管理辦法,在64.3%的學校中,絕大部分學生能在規定時間內完成作業。
共青團組織的調查也顯示,“雙減”政策實施之后,72.7%受訪家長表示教育焦慮有所緩解。但仍有87.0%的受訪家長對孩子教育存在焦慮。
“雙減”政策下,有學校老師為了讓學生在學校完成作業,主動壓縮寫作業的時間;有家長不滿意學校提供的課后服務質量;也有學生在豐富多樣的課后服務里如魚得水。
“雙減”后的新生活
對于一直沒有參加課外輔導的小磊而言,取消課后作業意味著玩的時間更多了。小磊就讀的是民辦小學,5+2課后服務(即每周開展5天,每天2個小時的課后服務)還沒有開展,所以下午4點半放學之后就是小磊的自由時間,回家后的小磊可以先休息一會,再看看書、看半小時電視。
而在一年前,上一年級的小磊每天下午放學后,起碼要花上一個小時的時間去完成作業。
“以前回到家,語數兩科都需要完成《黃岡小狀元》練習冊,英語則需要在app上練習發音。再加上預習課程的時間,總共需要一小時左右做完作業。”小磊的母親告訴時代周報記者,在她看來,對于一年級的小學生來說,這樣的課業負擔確實比較重。
“雙減”政策實施后,小磊有了更多的課余時間做學習以外的事情。
剛上初中的灝仔也覺得,新學期的作業壓力也沒有特別的大,初中新生活比小學也有趣得多。
“以前六年級要用兩個小時寫作業,現在大概要用兩個半小時吧。”下午6點放學之后,灝仔就無縫銜接到校外的托管班。托管老師會監督灝仔完成作業,有時也會組織一些聽寫和小測。
過去的中秋節假期,灝仔只用了3個小時就把作業寫完。接下來的國慶節假期,灝仔打算做完作業之后,慢慢看時下中學生之間最流行的一套小說。在灝仔房間的書柜里,就擺放著一整套這個系列的書。
在課余時間,灝仔還接觸到了各種新奇的社團活動,“上初中后,有很多社團活動可以參加。例如,美術、編程,還有日語。”灝仔最想學編程,可是社團已經滿員了,他最終選擇了美術。按照學校的規定,每天最后一節課的40分鐘大課間,正是學生的社團時間。
灝仔有條件做點別的事了
要說灝仔對新的學習生活還有什么不適應,那就是每天早上得6點鐘起床,比六年級的時候提早了1個小時。“早上6點起床,6點40分就要到學校,接著就有兩個早讀,一直到7點50分上課。”說到這里,灝仔忍不住憨憨地一笑,從手機屏幕上看了看自己的黑眼圈。
功課不夠,培訓來湊
“雙減”政策的出臺無疑是對過去高速、高壓學習的一次剎車。只不過,有人是軟著陸,也有人是一次急停。急停之后,慣性還存在于家長和學生的身上。
在北京西城區上六年級的晨晨開學之后就有些手忙腳亂:“為什么自己都還沒寫完作業,老師就要急著公布作業答案?”
晨晨晨的媽媽向時代周報記者介紹,以前是學校留作業讓孩子回家寫,但“雙減”之后,老師開始要求學生在學校完成作業,這樣的要求打亂了孩子的學習節奏: “其實在學校里沒有那么多時間寫作業,畢竟主要是上課。所以孩子就得抓緊寫,有時沒來得及寫完,老師就開始訂正答案了。”
晨晨的媽媽表示,自己的孩子抱怨很難適應這樣的變化:“到高年級了,孩子對自己的學習也有一些想法,覺得我都還沒有寫完,老師就把答案講了,這個不太好。”
此外,新學期開學后,學校提供的課后服務也沒能滿足晨晨的母親的需求。“感覺學校的托管也是讓孩子寫作業、看書,沒有什么太好的內容,所以沒有報名。”于是,下午放學后的時間,晨晨的母親想方設法用各種各樣的培訓班去填補空缺。
“雙減”政策要求,學科類的校外培訓不得占用國家法定節假日、休息日及寒暑假期。晨晨的母親只好把數學、英語的培訓放在周中,晚上回家再做額外的練習題,而周末則是體育鍛煉,藝術方面的培訓也被提上下階段的日程。
這就像一個恒等式,一方減負但總有另一方補上。“一半時間學習,一半時間玩”,這是母親對晨晨的課后時間最低限度的要求。
升學仍有壓力
晨晨的母親認為,六年級上學期是孩子小升初最關鍵的階段,在這個節骨眼上,還需要考慮銜接的問題,讓孩子再提前學一些知識。
此前,這種“搶跑”的做法在家長當中十分普遍,但在新的“雙減”規定之下已經不被允許。教育部在8月份印發的《中小學生校外培訓材料管理辦法(試行)》中指出,線上與線下、學科類與非學科類培訓材料均不得出現超標超前教學。
雙減實施前,晨晨在參加的課外英語班和數學班中已經提前學習了六年級上的內容,“基本上正常學習沒有太大的問題,現在真正的壓力在于參加各種的競賽”。晨晨的母親表示,學科類競賽才是未來升學的關鍵“戰場。”
準備進入“面試現場”的小升初學生
升學的壓力,剛上初三的郭靜也有所體會。剛過去的中秋假期,郭靜帶著學校發的14張卷子回家,每科2-4張。由于身在畢業班,郭靜的中秋只有兩天假,但每科的試卷比平時周末翻了一倍。兩天假期,郭靜花了一天半寫試卷上,剩下的半天跟家人吃了頓團圓飯。
升上初三后,郭靜的學業壓力倍增。晚自習8點下課,回家后做作業到11點,入睡時間往往已是零點過后。“我們班還是比較好的,晚自習老師不占課,但別的班老師經常占課,所以別的班同學都是凌晨才做完作業。”郭靜認為,目前自己在功課上花的時間,遠遠超過合理的要求。
根據此前發布的《關于進一步減輕義務教育階段學生作業負擔和校外培訓負擔的意見》,初中家庭書面作業完成時間不超過90分鐘,個別學生經努力仍完不成書面作業的,也應按時就寢。
但郭靜覺得,這14張卷子的重量仿佛又是理所當然。“現在到了初三,學習是應該更抓緊一點。”即便現在早上5點左右就要起床,郭靜也沒有喊累。
郭靜聽說這次的國慶節學校只放4天假期,“不知道這次又會布置多少的卷子,但肯定不少。”郭靜說。
秋季開學即將滿月,在“雙減”的大潮流下,有學生和家長樂見其變,開始享受新政帶來的快樂,但那些不甘就此放手的仍然選擇在越來越狹小的空間里奮力一搏。
這個國慶長假,注定是有人歡喜,有人愁。
(應受訪者要求,文中人名均為化名)
掃一掃加好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