聯系人:舒工
手機:13726017833
qq:64407753
地址:廣東省中山市三鄉鎮烏石村萬里路2號16卡首層
發布時間:2020-06-14 12:55:36
生命教育
——沙欄小學線上主題班會課發布時間:2020-05-07 11:19 信息來源:本網站 瀏覽次數:0
5月6日早上,在學校的倡議下,結合當前我國新冠狀型病毒肺炎的知識,各班主任積極組織了一場以“生命教育”的線上主題班會課,整個課程引人深思。
在一個陽光明媚的早上,沙欄小學的班主任們帶領著孩子上了一節熟悉又陌生的主題班會課——生命教育。全校師生分三個組別對生命進行層次性學習。
低年級孩子在班會課上學習了上海市長寧區北新涇第三小學杜茵茵老師主講的《童心珍愛生命 齊心守護生命》。2020年的春節,和往常不一樣。因為全中國都處于“疫情”“隔離”“防控”“救治”的工作中。整節課,杜老師用一個小故事:小杰一家因為疫情取消原定的旅游行程為主線。首先,杜老師向孩子們提出思考:今年,如果你的家長取消旅游行程,你會不高興嗎?接著教會孩子們如何在疫情中緩解擔憂和恐懼的方法。然后讓孩子看看全國怎樣在疫情中同心協力的抗疫視頻。最后讓孩子思考,逆行者的無私奉獻精神是如何的可貴,面對疫情小學生可以做些什么呢?這節課孩子們讓懂得了珍惜時光,多和家人溝通交流,學習積累,快樂成長。
中年級學生聽南京市金陵中學夏廣平老師講授的《心存敬畏,行有所止》課程中夏老師利用朱熹在《中庸注》告誡同學們,人生在世應當常存敬畏之心,所以在行為上有所約束。主題課圍繞敬畏平衡、敬畏規則、敬畏責任、敬畏真情四大點對生命進行分析。課堂上,同學們明白所有的陰霾都將在這真情陽光的照耀下漸漸散去。眼前發生的一切,就是一本生動而深刻的書。
高年級學生則是一節生動的科普課。課程是由《科普時報》總編輯、中國科普作家協會常務副秘書長尹傳紅老師講授《閱讀“生命之書”》。尹老師課程分三部分帶領孩子思考這本“生命之書”:一、為疾病所改變的歷史;二、我們為什么生病;三、善待我們的自然。課堂中尹老師從《我們為什么會生病》一書分析我們為什么會衰老?我們為什么疼痛?我們為什么會嘔吐?這是關于身體為什么這樣對創傷作出反應的有說服力的探索。事實上,人類和他和他們的敵人——病毒、細菌和寄生蟲之間不斷的戰爭。我們可以從演化的視角審視人體、疾病、衰老等健康議題。讀過此書,相信我們看待人體與疾病的眼光會有所不同,對演化理論也會有更沉深入的了解。尹老師又借《病者生存》一書說明人類身體的每個部位都有自己的微生物群,微生物參與著人體多種生理作用,因此微生物變化最起碼可以作為疾病的標志。微生物其實大部分對人體是有益的。從而向孩子提出我們要善待自然。
最后班主任老師讓同學通過信息或者連麥的方法說出自己在這節班會課的體會。同學們明白:立春這個時節是沒有一個不可逾越,沒有一個春天不會來臨。面對困難大家應當理性從容、學會樂觀、對常識的尊重,對習慣的養成,對能力的積蓄。
撰稿單位:三角鎮沙欄小學撰稿人:吳嫦好校對人:陳嘉興二審:梁雪文三審:吳博事
掃一掃加好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