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天晨光熹微,山東省青島市城陽區的“健身大潮”都會涌動起來:跑團、健身氣功、武術習練者,甚至是散步的大爺大媽……他們的存在,讓城陽區充滿運動的活力與陽光,而這就像城陽區的全民健身口號一樣:運動讓生活更陽光。 盡管只是青島市下轄的7個區之一,但城陽區的全民健身、體育工作在全國已經很有名氣,先后榮獲“全國群眾體育先進單位”“全國陽光體育先進區”“全國群眾登山健身步道示范區”等榮譽稱號。此外,隨著全國群眾體育工作現場會在城陽區召開,國家體育總局、全國各省區共200余人參會,與會人員對城陽區全民健身“六個身邊”工程的經驗做法給予高度評價,“城陽模式”“城陽典型”成為會議熱詞。 城陽區的全民健身工作“名聲在外”,很大程度上基于其良好的全民健身基礎設施。據統計,城陽區在體育設施建設方面,已經累計投入9億元,修建登山路徑400余公里、健身步道100多公里、口袋公園72處、運動公園37處。用當地健身愛好者的話說就是在城陽健身去哪兒不再難,難的是選擇去哪兒。 的確,置身城陽區,在任何一個方向步行5至10分鐘,都會發現一個個高品質的全民健身場所。這些場所不但硬件設施出眾,大都還擁有專業指導,并定期組織相關活動,讓老百姓在家門口就能感受運動、參與運動、愛上運動。 青島市城陽區體育發展中心主任徐立華說:“很多人問我,為什么城陽區將那么多的資源向體育傾斜,如果把健身場所、體育公園都開發成商業用地,可能就是幾十億、上百億的財政收入。我認為這恰恰反映了城陽區委、區政府的戰略眼光。一個地區的體育工作搞好了,居民的身體素質提升了,活力、吸引力也就提升了。舉個例子,現在我們體育公園周圍的樓盤價格比一般樓盤高,這難道不是實打實的回報?” 都說淳樸憨厚是山東人的性格,但在開展全民健身和經濟回報方面,城陽人卻比多數人更“精明”。(轉自6月19日《中國體育報》07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