鑫光智能的機器人攪拌摩擦焊系統。 本報記者 文波 攝
近日,記者從中山市統計局獲悉,2020年1-11月,中山規模以上工業企業累計完成增加值1045.84億元,同比增長0.5%,實現從2019年4月以來首次轉負為正。對于工業立市、工業強市的中山,規模以上工業企業前11個月累計增加值增速由負轉正,反映了中山經濟正在持續復蘇中,并呈現出了積極向好的態勢,為中山打贏經濟翻身仗打下了基礎。
2020年,面對全球性新冠肺炎疫情對經濟帶來的巨大沖擊,中山工業經濟表現出了強大的韌性;與此同時,中山市委市政府扎實做好“六穩”工作,全面落實“六保”任務,努力為企業紓難解困;全市上下共同付出艱辛和努力,使得中山經濟活力逐步恢復,主要經濟指標企穩向好,傳遞出越來越多的“暖意”信號。
指標轉正后,如何才能保持良好的態勢?專家認為,要抓住推動高質量發展的主題,結合重大平臺建設,在“十四五”開好局,形成中山工業經濟高質量發展新格局。
抓住全球“宅經濟” 消費類生產企業逆勢增長
經濟恢復發展,工業是關鍵,工業是經濟的底盤和基石。中山市規上工業企業累計完成增加值增速經歷了第一季度的深跌后,二季度、三季度降幅逐月收窄,11月增速轉負為正。11月當月完成增加值116.37億元,同比增長15.5%,連續三個月實現雙位數增長。
從企業規模看,大型企業增長1.9%,中型企業下降1.9%,小型企業增長0.8%,微型企業增長4.8%。分行業看,全市規模以上工業涉及的33個行業中,1-11月增加值實現正增長的行業有11個,增長面為33.3%,正增長行業比1-10月增加1個。10月當月,實現正增長的行業有23個,增長面為69.7%,當月增速超40%的有4個。
今年第一季度,受疫情影響,大部分企業的生產經營受到了影響。但從第二季度開始,不少企業生產開始逐步恢復到正常水平,并積極調整策略,搶抓訂單,企業經營逐步恢復正常增長。
受疫情影響,全球“宅經濟”崛起,家電企業、儀器儀表制造業等消費品生產企業增長明顯。奧馬冰箱去年2月10日便成為中山市首批復工復產的企業之一。4月冰箱出口逐步恢復到正常水平,5月份,奧馬冰箱產銷兩旺,產量和出貨量單月均超過100萬臺。奧馬冰箱還把新產品及時推薦給客戶,讓客戶能夠抓住“宅”經濟需求開拓當地市場。去年9月底,奧馬冰箱獲得AEO高級認證,使得冰箱出口走上了快速“綠色通道”,企業也得以更好應對全球新冠疫情對物流速度的影響。
應時而動,順勢而為,是企業應對疫情挑戰最好的方法。廣東奧馬冰箱有限公司國際營銷中心銷售支持事業部總監趙朝陽告訴記者,奧馬冰箱生產訂單交貨期已排至2021年初。
走進香山衡器的生產車間,生產線正開足馬力生產。“今年9月、10月的時候,由于訂單多,我們還要求行政人員每周輪流下生產線支援生產。”香山股份的董秘接受記者采訪時介紹。作為儀器儀表生產企業,香山股份第三季度實現營業收入2.98億元,同比增長38.45%;凈利潤2886.57萬元,同比增長113.16%。
“一方面,受益宅經濟和健康產品需求增長,市場銷量良好,比如健康秤、體重秤等,推動公司營業收入持續提升;另一方面,我們研發定位更加精準,技術創新增多,新產品的質量以及新產品銷售額增加;推行創新的管理模式,生產效率以及經濟效益進一步提高。”
今年第二季度以來,香山股份將疫情危機轉化為發展機遇,在一季度業績大幅下跌之后,二季度產銷量持續創新高,但上半年營收下降3.48%。在第三季度業績拉動下,香山股份前三季度營業收入達6.79億元,同比增長11.29%;凈利潤5000.73萬元,同比增長49.37%。實現了兩位數“雙增長”。
堅持高質量發展 先進制造業恢復優于平均水平
數據顯示,我市規上企業中,先進制造業、裝備制造業和工作母機恢復較好,增速高于全市平均水平。1-11月,我市先進制造業累計實現增加值514.48億元,同比增長8%,比1-10月提升2.3個百分點,比全市平均水平高7.5個百分點。裝備制造業增加值同比增長4.9%,比1-10月提升1.5個百分點;工作母機同比增長44.1%,比1-10月提升3.5個百分點。
找準方向,深耕技術,工作母機企業迎來了生機。總部落戶坦洲的廣東鑫光智能系統有限公司,主要專注板式定制家居智能工廠解決方案。“2020年我們的營業收入突破3億元,增幅超50%。”總裁付明濤告訴記者。最近,廣東鑫光智能系統有限公司還入選了工信部第二批專精特新“小巨人”企業名單。
付明濤認為,企業2020年能夠高速增長,一方面得益于企業多年深耕積累的知識產權和先進技術,另一方面則是板式定制家居行業整體轉型升級需求旺盛。去年疫情發生后,家居行業上半年受影響,鑫光智能便迅速布局抗疫物資生產,使得公司能夠保持正常運轉;下半年隨著市場復蘇,板式定制家居龍頭企業紛紛啟動了智能工廠的解決方案,鑫光智能便又聚焦主業發力。
“我們在板式家具智能工廠領域深耕了五六年,具備自主知識產權的軟硬件部署能力,參與了國標和行標制定,能夠做到智能工廠解決方案的快部署。因此在短短半年時間內,我們便完成了超過2億元智能工廠訂單落地。”付明濤補充說。這其中,有四五家客戶是中山的本土企業,他們均加快了智能制造的投入,平均每家設備需求量在幾千萬元。
2021年,鑫光智能的目標是營業收入達到5億元。“我們去年瞄準家具行業前20名需求,今年則瞄準前50強需求,并且已經做好了全國的行業布局,新的一年在手訂單充足;無論是在市場占有率、客戶增長率,還是在技術產品更新迭代方面,新的一年我們有信心在發展上再上一個新臺階。”他信心滿滿表示。
同樣,作為先進制造業代表企業,明陽智能前三季度實現營業收入和凈利潤繼續高速增長。前三季度營業收入達151.26億元,同比增長109.79%;凈利潤達9.32億元,同比增長81.61%。據披露,今年前9個月,我國風電行業整體保持快速發展態勢,明陽智能在手訂單充足,供應鏈整合能力增強;發電收入方面,持有電站權益并網容量較上年同期增加。
高質量發展是企業應對疫情最好的“疫苗”。中山東菱威力電器有限公司近三年保持產值30%的增速高速增長的背后,是花大手筆進行技改。近3年,東菱威力累計投入1.85億元技改,使公司生產制造能力得到一次飛躍,隨著全部生產線投產,企業可年產洗衣機165萬臺、微波爐1200萬臺,烤箱150萬臺。
位于三角鎮的廣東匯偉塑膠股份有限公司投入5600萬元資金進行食品用塑膠瓶和杯生產線和車間智能化技術改造項目,吸引了國內外伊利、雀巢等高端客戶長年合作,在全球經濟下行的大環境下,實現技改前后營業收入92.68%的逆勢增長。
打好“組合拳” 穩企安商助力企業健康發展
今年面對新冠疫情帶來的沖擊,我市深入開展穩企安商活動,扎實做好“六穩”工作,全面落實“六保”任務,按照構建國內大循環為主體,國內國際雙循環相互促進的新發展格局要求,牢牢把握擴大內需戰略基點,持續激發市場主體活力和消費潛力,推動工業企業生產經營健康發展,奮力奪取疫情防控和經濟社會發展“雙勝利”。
為穩住底盤,我市出臺了多項政策,從年初到年底,從防疫指導、復工復產到減負輸血等方面,不惜重本、敢下血本,扶持企業降低成本、做大做強。
去年5月以來,為支持工業經濟高質量發展,我市先后出臺《中山市關于領軍企業培育的政策措施》《中山市促進制造業龍頭骨干企業加快發展的政策措施》《關于推進專精特新和單項冠軍企業培育發展的實施意見》。
對于龍頭骨干企業,營業收入突破專項獎勵,分檔獎勵,獎勵標準由300萬元-5000萬元不等。對于新升規企業和高成長企業,省市對新升規的高成長企業安排9420萬元扶持資金。在提升企業標準“話語權”方面,完成2020年實施標準化戰略專項資金申報工作,擬資助標準化項目182項;推動企事業單位參與國際、國家、行業、地方標準和聯盟標準、團體標準制修訂115項。
專家解讀
結合重大平臺建設助推高質量發展
廣東省人大代表、中山市經濟研究院院長梁士倫接受記者采訪時稱,中山規上工業企業累計增加值增速轉負為正,說明我市采取的各類促進工業發展的措施有效,以及我市本身工業底子扎實,優勢產業尤其是先進制造業、裝備制造業、工作母機等表現突出。但他提到,我市與全省相比還有差距,規上工業企業累計增加值增速低于全省增速,雖然轉負為正、企穩回升,但在當前全球疫情持續惡化,國內疫情多點暴發的嚴峻形勢下,仍然還不算牢固,中山工業企業要堅持疫情防控不放松的前提下,搶抓商機,進一步發力。
梁士倫談到,今年是“十四五”開局之年,同時也是交通攻堅年、項目落地年、穩企安商年,中山要利用好本身工業底子厚、配套完善,產業集群完善,綜合優勢突出的熱點,同時要進一步利用逐漸顯現的交通區位優勢,加快引進珠江東岸外溢的產業資源,結合我市大力推動重大產業平臺建設契機,拓展產業發展新空間,完善相關產業鏈,此外還要加大研發投入,尤其是加快技改,推進中山工業整體高質量發展,將國內外挑戰變為機遇,在新格局下贏得先機,開好局。